河北经贸大学等单位共同举办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
打造绿色发展高地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河北日报客户端讯(记者陈华)11月8日,第四届(2024)碳中和愿景下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石家庄举行,专家学者围绕“打造绿色发展高地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主题展开深入交流探讨,为推动“双碳”目标顺利实现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建言献策。
论坛上,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原主任、《世界环境》杂志社原社长/总编辑、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兼职教授贾峰作“‘碳’索当下赢在未来”主旨演讲,贾峰认为,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要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浙江大学城市发展与低碳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雄安发展中心主任石敏俊认为,碳排放预算管理与双控政策是推动碳排放强度下降的关键政策手段,要综合考虑社会效应、经济效应和环境效应,确保低碳转型的公平公正。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建议,协同推动数字化和绿色化技术创新突破,夯实未来产业根基,协同推动产业数字化和绿色化发展和集群发展,加快发展数据产业,激发企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意愿,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河北经贸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武义青作“关于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思考——以京津冀为例”主旨演讲,他建议,未来应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河北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协作,完善区域优质资源共享平台,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把全要素生产率纳入新质生产力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协同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河北科技大学教授赵风清提出,当前京津冀地区正积极推进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以应对巨大的二氧化碳减排压力。目前,京津冀具有“源汇匹配”、跨产业协同利用二氧化碳和较好的CCUS研发条件和技术储备等优势条件,协同推进CCUS技术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他建议进一步完善碳市场监管和政策体系等激励政策、强化“0-1”创新驱动、聚焦场景应用和规模化集成创新示范。
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田学斌指出,京津冀地区迫切需要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打造新质生产力,充分高度重视经济发展,在协同创新和绿色发展方面探索新路径,打造新的增长点,以科技创新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化京津冀协同创新,加快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推进公共服务绿色共享,协同优化营商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本次座谈会由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河北经贸大学区域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河北经贸大学区域绿色低碳发展研究院承办,河北经贸大学期刊编辑部、河北经贸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院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