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对嘉峪关全市境内的长城做一遍全面“体检”
我是天下第一雄关“保健医”
【长城名片】
嘉峪关
嘉峪关,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约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这座位于河西戈壁的古老关城,见证了中原文明与西域文明的交流交往,承载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和平的永恒渴望,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8月8日下午,暴雨初歇,嘉峪关巍然古朴的城楼现出几分清新颜色。背倚大漠戈壁,这座明长城最西端的“天下第一雄关”愈发风采卓然。
西门外,一辆越野车刚停稳,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长城保护研究所所长张斌和他的同事们就麻利地从车上下来。工作人员带着各种箱子、架子、测量仪器,急匆匆冲着关城内走去。张斌则快速奔向不远处一辆中巴,他的老朋友董耀会早就等在这了。
“董老师让您久等了,雨一大就不放心,我们刚赶去‘长城第一墩’看了看。”张斌边说边张开双臂与董耀会来了个大大的拥抱。
“这就是我一直跟你们说的嘉峪关‘保健医’,看他这个黑黝黝的壮实劲儿,就知道没偷懒。”董耀会拍了拍张斌结实的臂膀大笑道。
46岁的张斌,是甘肃省嘉峪关市长城脚下的新城村人。童年的记忆中,村里人根本意识不到那道土边墙就是长城。“我和小伙伴经常在边墙上攀爬玩耍。”让张斌没想到的是,长大后的自己会成了“长城守护人”,而且跟长城的缘分一晃就是二十几年。
“长城和人一样,风吹雨淋、人为破坏会让它生病,不及时保养、治疗,就会变成大病甚至是‘绝症’。要想让长城延年益寿,就得靠我们这些长城的‘监护人’和‘医生’竭尽全力。”讲起自己的初心,张斌依然很激动。
8月9日,朝阳映照下的嘉峪关。 河北日报记者 张昊摄
说话间,两位好友已行至光化楼前。楼宇巍峨,“天下第一雄关”几个字在碧空映衬下更显气度不凡。游客们争相在此合影留念。
张斌把正在给长城“体检”的同事们一一介绍给董耀会。“我可知道,要成为一个优秀的‘长城医生’太不容易了。”看着大家被风吹得通红的脸,董耀会对张斌说,“我把这一路收集的各地长城保护的先进做法整理成资料了,方便你参考借鉴。”
这个“不容易”张斌深有体会。
2012年,国家文物局“十二五”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嘉峪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启动,张斌终于有了投身做“长城医生”的机会,风里雨里与长城相伴,他特别珍惜。
木构件开裂,油饰彩画起甲脱落,黄土夯筑的城墙表面风化、片状剥落、裂隙,墙基掏蚀凹进……每见长城的病痛,张斌都揪心难受,可又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心急乱开方”。
他们每天穿梭于各处遗迹,把“最小干预,不改变文物原状,保持文物价值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原则写进每一份勘察设计方案里并落实实施。
8月9日,中国长城学会首席专家、副会长董耀会(左)与本报记者在嘉峪关采访。河北日报记者 张昊摄
2016年秋天,圆满完成嘉峪关长城本体保护工程任务后,张斌在一次城楼例行巡查时,无意中听游客说了一句“这修了半天都修哪了,看不出来有啥变化啊……”他竟欣慰地笑了。
讲起这些往事,董耀会说:“长城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不但需要长城守护人的新理念和新手段,更需要唤起全社会守护长城的意识。”
“确实如此,我到现在还记得您做的那次讲座。”张斌告诉我们,2018年6月,他在朋友的推荐下找到了董耀会,邀请他来嘉峪关做了一场长城保护专题讲座。
“当时,不光是大朋友,很多小朋友都能提出很多‘挺专业’的问题。”董耀会说起那次讲座,也印象深刻。
之后不久,张斌他们向社会发出长城保护志愿服务倡议。慢慢地,嘉峪关长城保护志愿服务队组建起来了。
张斌告诉董耀会,如今他们每个月要对嘉峪关全市境内的43.62公里长城墙体、12.94公里壕堑、8座关堡、49座墩台做一遍全面“体检”。定期“体检”的结果将形成调查档案,为科学“开方”提供依据。遇极端天气,还要及时“随检”、诊治,容不得半点怠慢马虎。
8月8日,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工作人员于永艳(左)、关海萍在“长城第一墩”前测量文物点微环境。河北日报记者 张昊摄
董耀会跟着张斌走进监测室,嘉峪关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副主任张翔正在电脑前聚精会神看着数据。远距离裂缝观测,墙体水分、盐分监测,他认真记录和对比着,像个真正的“检验科医生”。
“这几年,我们已经实现从长城本体保护向本体和载体(赋存环境)共同保护,从看守保护向科技保护和研究保护的转变。”张翔介绍。
夜幕降临,城墙上正上演光影秀。有人戍守边关,有人领着驼队缓缓从大漠中走过,驼铃声声让人瞬间穿越古今。
董耀会和张斌、张翔沿着城墙边走边低声商量着,他们想要建一个大群,把全国各地的“守城人”和“长城保健医”都拉进去,这样各地的“医疗经验”可以分享互鉴。
他们的身影被灯光打在城墙上,深深浅浅晃动着,一不小心没入时光之门,隐进长城世世代代的“守护人”队伍中。(河北日报记者 崔立秋 韩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