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曲周县:发挥科技小院优势 助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作为全国科技小院发源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重要回信精神,全面发挥科技小院科技、人才和组织优势,着力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建强战斗堡垒,推动组织振兴。发挥科技小院师生政策水平高、文化素质高的优势,由科技小院研究生党支部与村党支部联合开展红色“1+1”共建行动,实现高校人才与基层工作深度对接,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支部共建凝聚发展合力。以全国首家“中国农业大学农村基层党建研究中心曲周基地”为抓手,曲周农村基层党组织与中国农大资环学院党委、中国农大曲周科技小院党支部结对共建,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促共进、共同提高,在组织建设、学生社会实践、理论政策宣讲方面展开一系列探索。目前,15个农村党支部均与科技小院党支部签订共建协议。今年以来,以科技小院研究生为主的13个宣讲队,在全县342个村开展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村村讲 绿色科技进万家”为主题的“惠民实践团”联动宣讲活动,理论宣讲达620余场次,辐射群众12.4万人次。干部共育建强“两委”班子。充分发挥科技小院在生产一线开展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的职能,将5名科技小院研究生聘为村支书助理,将20名科技小院研究生聘为村主任助理,定期为“两委”干部讲授最新农业技术知识、“三农”政策等,邀请科技小院学生参加支部组织生活、“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全过程参与村内事务,帮助理清村庄发展思路,实现科技小院师生与村“两委”干部互帮互助、共同提升。阵地共享培养后备干部。将科技小院定为农村优秀青年、致富能手、乡土人才的实训场和党性教育基地,组织各村后备干部到科技小院进行跟班学习,对德才兼备、群众认可的作为农村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在2021年村“两委”换届中,已有132名科技小院培养的后备干部进入村“两委”班子。


育好三农队伍,推动人才振兴。以科技小院为载体,助力搭建研究生培养基地,在先进农业技术与农民“零距离”对接、破解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屏障中,锻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永久牌”三农人才队伍。聚焦科技创新引进人才。充分发挥县校合作优势,先后引进140余名专家教授和博硕研究生开展科技服务,加快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组建曲周县农业绿色产业研究院,柔性引进张福锁院士担任名誉院长,变传统的“候鸟式”服务为“钉钉子”服务,让更多科技人才在田间地头施展才华,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聚焦农业生产培养人才。将科技小院与当地“三农”工作同步规划、一体推进,筛选具有丰富农业实践经验的“老把式”作为研究生“地方导师”,选派研究生在科技副乡长、村级科技助理等岗位挂职锻炼,通过组建田间课堂、开展科技培训、现场示范教学、组织技能比拼等方式,将综合性、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由学校转移到农业生产一线,搭建起集农业科研、农技推广、农民培训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基层科技服务综合平台。截至目前,先后共有121名研究生到曲周科技小院开展技术研究及农技服务。聚焦一线培育新型农民。以满足农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为导向,借助科技小院,完善“县有推广中心、乡有推广站、村有科技小院、户有科技农民”四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特别是在村一级,发挥科技小院辐射带动作用,采取入村培训、冬季大培训、田间学校、科技长廊等多元化农民培训方式,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带动农民致富增收。2009年以来,累计组织开展农业科普培训4000余场,直接服务群众20余万人次,组织开展各类田间现场观摩会80余场,先后帮助曲周培养“土专家”“土秀才”5000余名,培养新型科技农民8万余名。


发展特色产业,推动绿色振兴。聚焦农业生产中小农户分散经营、规模化程度低、效益不高等问题,探索建立以科技小院为技术支撑、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以“党支部+农业合作社+科技小院”为依托的多元化经营模式,助力产业发展壮大。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推行“土地不流转,也能规模化”的农业规模化生产模式,将农民土地集中在一起,实行联合耕种、统购农资、统一技术服务,为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提供新途径。目前,采用“按方组织、统一操作、集中服务”的“大方操作”模式,发展小麦玉米生产体系,每年可节本增收240元/亩以上。创新生产运营模式。实行“党支部+农民合作社+科技小院”“三位一体”大合作运营模式,发挥科技小院智库作用,全力支持专业农民合作社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先后帮助建立6个农业合作社。帮助王庄村“今科富”合作社成功注册“今科富(面粉)”商标,陆续开发石磨面粉、富锌小麦等产品,目前该合作社正承担着由张福锁院士主导的“绿色吨半粮”产能提升项目,致力于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农业品牌提升。与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中国农业大学绿色研究院联合建立成果转化试验站,推进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建设,建成国际、国内标准农产品基地30个,认定辣椒红、甜菊糖苷等加工产品国家标准40余项、省市级标准12项。打造了曲周小米、曲周鸡蛋等一批“土特产”品牌,认定“三品一标”农产品22个,培育涉农中国驰名商标4件。延伸产业发展链条。依托乡村特色产业基础,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和互联网等新业态,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在“科技小院”支持下,主动引进北农大良种繁育和节粮蛋鸡养殖项目,其自主研发的“农大3号”小型蛋鸡彻底改写了中国“只引不育”历史。南里岳镇大力推进蛋鸡产业联合体建设,全镇日产鲜蛋380万枚,年产值8.6亿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蛋鸡养殖强镇。先后推广小麦玉米精播、小麦水氮后移、西瓜嫁接等技术50余项,打造了白寨蔬菜、依庄山药等110个特色农业专业村。


培育文明乡风,推动文化振兴。借助科技小院人才资源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共育活动,积极推进移风易俗,下力培育文明乡风。完善村规民约。积极吸纳科技小院学生加入乡村理事会、议事会,帮助各村制定村规民约。邀请科技小院学生积极参与“美丽庭院”“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共促文明、和谐、淳朴民风的形成。开展特色活动。依托科技小院联系群众优势,广泛组织开展精彩纷呈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真正把文化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三八科技小院”开办妇女田间学校,组建女子舞蹈队和秧歌队,举办儿童节晚会、“母亲节”活动、“厨艺大赛”“才艺展示”等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村内群众文化生活。张庄科技小院的学生与群众举办了该村第一届中秋联谊会,与当地农民一起度过了一个丰收的节日,在村内开展义务支教活动,深受群众和孩子们喜爱。一线下沉宣讲。充分发挥农业大学师生文化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优势,下沉一线,组团宣讲,提升群众懂科技用科技能力。今年以来,入驻科技小院的6名教授、50余名研究生组成惠民实践团,深入全县342个村开展政策宣讲和绿色种植技术培训350余场次,受益群众3万余人次。(王振勇 姚晓伟)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乡村云融媒平台编辑 彭振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