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走进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棋盘山镇二十九号村,一排排整齐的大棚赫然映入眼帘,蔚为壮观,村民正在棚内收获马铃薯微型薯。
“农村集体经济,一边承载着乡村各项设施建设,一边承载着群众的切身利益,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我镇利用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利契机,按照‘突出集群效应、联合抱团发展、集中连片推进’思路,推行‘党支部+公司+园区’模式,实施‘1+12’‘飞地’抱团发展机制,以二十九号村为中心村带动周边12个村建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产业基地。”棋盘山镇党委书记安瑞国说,该镇项目园区经过二期、三期建设,建成了占地403亩,建设330座冷棚的集中联建产业园区,其中,今年种植西红柿大棚258座、微型薯大棚72座。带动12个村一起发展集中连建产业项目。年收益可达600万元,实现每村年增收约10万元,同步带动180余人基地务工增收。
“以前,致富门路少,村里也没什么产业。自从园区大棚建设开始后,我就来棚里打工,从4月开始一直干到9月底,每天能挣120元,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真是太好了!”二十九号村村民李秀芬说。
据悉,棋盘山镇扎实开展“双创双争”活动,推行“筑堡垒、强三基、合三员、推振兴”——基层“党建+N”治理模式,着力打造书记党建品牌。
推行“七化”筑堡垒。班子现代化。选优配齐村班子,35岁以下年轻干部占比50%,确保班子年轻化。学习常态化。依托“学习强国”平台等载体,搭建好党员学习“移动课堂”,确保党员思想跟着组织走,思路跟着支部走。管理规范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实行党员分类管理,发挥“1+1>2”的组织力量。议事程序化。严格落实村级事务管理“4133”制度,做到村级议事,有程序、有规范、有监督,引导村民参与村级事务。治理精细化。健全三级网格治理体系,发挥党支部“领头雁”效应、党小组先锋队作用,党员争当排头兵。服务暖心化。持续领办“民生实事领办承诺”事项,形成党员带动、群众参与的办实事促发展的良好氛围。阵地标准化。以村级场所规范化建设为抓手,达到“六有”标准,丰富阵地功能,为村民提供充足的“议事”“活动”“教育”基地。
凝心聚力“强三基”。强化经济基础。积极谋划村集体经济项目,深入推进“飞地抱团”发展模式,利用已建成的产业园区,带动周边资源相对匮乏、发展动力不足的村,构建“党支部+公司+园区+农户”模式,形成产业发展联合体。聚焦基础设施。紧盯超长期国债项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翻建破损桥梁、深入推进白改黑工程、接通污水管网等,同步开展村庄道路两侧绿化工作,改善乡村环境面貌,让村民生活更加舒心,更具幸福感。强化基层治理。探索构建“网格长+网格员+微网格员”的网格化管理队伍,由党支部书记任网格长,党小组组长任网格员,每个网格内选取5-6名优秀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任微网格员,每名网格员包联2-3个居民小组,微网格员每人包联10~15户,由微网格员定期走访包联户,充分发挥宣传员、调解员、巡查员、联络员作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难题。
先锋示范“合三员”。按照“民主管理、共建共享、群众受益”的原则,筹建成立乡村振兴理事会,通过党支部、村民代表大会“双重”推荐的方式,从党员、示范员(致富带头人、能人乡贤、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休教师等)、网格员中产生理事会成员,制定理事会章程、明确工作流程、建立理事会工作清单。把“为了群众”和“依靠群众”结合起来,充分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内生动力。
党群同心“推振兴”。聚才添智助发展。充分激发和调动党员积极性,把懂经营、会管理、敢作为的党员吸纳到村集体经济项目中,为村集体经济发展聚才引才添智,着力让党员干部成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排头兵”。积分亮星激内力。积极引导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实施环境卫生积分量星制度,对村民获得的积分进行贴星公示,每季度评比,进行精神奖励,不断提升群众参与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同时,农户在年底可凭借相应的积分去指定的积分兑换超市兑换米面粮油等生活必需品,达到激励和带动参与的效果。规范约束树新风。通过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引导居民践行移风易俗;开展“孝心饺子宴”主题活动,弘扬尊老敬老爱老传统美德,打造主题突出、内涵丰富的村史馆,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站所、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乡村振兴理事会等组织,在社会治理、便民服务、引领风尚、推动重点工作落实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王东岭 康蕾)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乡村云融媒平台编辑 韩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