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现场评 | 踏遍山乡,让更多沉睡文物“活起来”

9月10日,位于武安市管陶乡禅房村的禅房寺,古朴庄严,河北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武安调查队正在这里忙碌着。

在一通碑刻前,一位年轻队员正操作着手中的三维定位测量仪器“RTK”,时不时发出“嘀嘀嘀”的声响,再看他手中的登记簿,写满了墙体厚度、宽度等各项测量数据。队长李王生介绍,利用“RTK”、无人机等现代科技手段,让调查队在不接触文物本体的情况下,能够记录真实、完整的文物现状信息,极大提升了文物普查的准确性。

用双脚丈量大地,用双手触摸历史。科技手段虽提供了诸多便利,却不能完全代替现场作业。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自启动以来,河北省“四普”工作者爬坡过河、走村访户。每天现场信息采集工作结束后,队员们顾不上休息,又开始登录普查软件、绘制各类图纸,一直忙碌到深夜。

9月10日,河北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武安调查队队员正在对文物进行复查。河北日报记者 史晓多摄

文物普查,利国利民。李王生说:“一碑一刻、一砖一石都蕴含着历史的沉淀,凝聚着先人的智慧,留存着千百年的文明,摸摸底、算算账,才能真正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火起来。”

普查是前提,保护是目的。诚如调查队员所说,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将全面掌握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以及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情况,为摸清文物资源家底、准确判断文物保护形势、科学制定文物保护政策提供依据。通过文物普查,丰富了文物内涵,扩展了文物保护对象,更加全面地向世人呈现出中华文物的基因脉络。

越普查,越自信。底蕴深厚的古建文物,像珍珠般散落在大地上;古朴典雅的古城古镇,铭刻着沧桑历史和时光痕迹……形形色色的文物,在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的同时,也成为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物质载体。作为坚定文化自信的具体实践,本次文物普查,将让更多人在触摸历史中感知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在思接千载中读懂“何以中国”。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蕴含着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力量。借助文物普查,让更多沉睡在山乡田野的文物在新时代有生动表达,才能更好地启迪当下,守望未来。(河北日报记者 史晓多

8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