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丨寻访西柏坡老房东③:“这个石碾子,是个念想,更是个见证”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寻访西柏坡老房东③:“这个石碾子,是个念想,更是个见证”

闫青海家院子里放着一个老石碾,一千来斤重。

他搬过六次家,每一次搬家都带着这石碾。

西柏坡村村民闫青海说,自己的命和这个石碾子连在一起。

1947年5月,中共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董必武夫妇住进了闫青海家的老院子里。

“那年我3岁,生了重病,奄奄一息。父母绝望了,用茅草把我包裹起来,放在院子里的石碾子上,准备天黑埋了。”闫青海说。

9月3日,闫青海在自家小院讲述当年是如何搬石碾上山的。河北日报记者刘燕摄

董必武夫妇发现了石碾子上的闫青海,见还有呼吸,就赶忙把这个孩子送到了中央机关医院救治。

董必武再三嘱咐医务人员:“这孩子是我房东家的,一定要把他治好。”

“董必武的夫人何莲芝在我身边守了三天三夜。”闫青海说,“爹娘打小就让我记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命。”

共产党的恩情,闫青海一家铭记在心。那个石碾,也成了一家人无法割舍的传家宝。

1958年国家修建岗南水库,闫青海家的老院子划进了蓄水区,他们要搬到高岗上。

故土难离。闫青海说,搬家那天,收拾好家当,一家老小在老院子里吃的最后一顿饭,是和着泪水一起吃进去的。

但闫青海记住了父亲的话:“国家修水库是为了造福老百姓,咱明白这个理儿,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

水库水位不断上涨,闫青海家就一直搬,每次搬家他都带着大石碾。

山高且陡,千斤重的大石碾不好搬,闫青海家就请乡亲们帮忙。

绑上一根粗麻绳,大家一起往上拉。人心齐,石碾移。闫青海记得拉石碾的时候,大伙儿一起喊号子:“一二三,加把劲哟!”

被董必武夫妇从石碾子上救起来的闫青海,19岁就入了党。他还当上了村里的党支部副书记,用拉碾子上山的劲儿,带着乡亲们往前奔。

“当年带着大家伙儿开山种地,大冬天干活儿,满身的汗,棉袄都得脱下来。”

“招呼上十几个村民,一起到石家庄当煤炭装卸工,一天下来,全身黑得只能看到俩眼一口牙,头上戴的白头巾变成了黑头巾。”

…………

几十年里,闫青海就这么“一直往前奔”。

1981年,闫青海下海经商,做起了布料生意。“那时候批发一米布是六块钱,我卖六块六一米,一米可以赚六毛钱,一个月能赚五百多元。”他说。

西柏坡游客越来越多,闫青海用攒下的钱开办了西柏坡村第一家“农家乐”,经营起第一艘观光船。在他的带动下,村里吃上“旅游饭”的农户越来越多。

十年前,闫青海的女儿闫文彦大学毕业。闫青海跟她说:“你是从小在咱西柏坡听着石碾子的故事长大的,想不想把它讲给更多人听?”

闫文彦听了父亲的建议,报名到西柏坡纪念馆当上了一名讲解员。在纪念馆,每当为参观者讲到“董必武夫妇救下房东幼子”的故事时,她都会比别的讲解员多说上一句:“这个被救的孩子就是我父亲。”

在闫文彦50分钟的讲解词里,有许多像自家石碾子一样感人的故事。很多人从她的讲述中,读懂了西柏坡。

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柏坡,主持召开座谈会。作为村里的老党员代表,闫青海参加了那次座谈。

“当年,毛主席离开西柏坡时说要‘进京赶考’。那天,习近平总书记说‘考试’仍在继续。”闫青海说,“75年前,共产党‘进京赶考’,为的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到了今天,一点都没变。”

“共产党带领咱老区人民翻了身,脱了贫,如今又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闫青海相信,农村今后不比城里差。

闫青海的侄子闫振祥连续三届高票当选西柏坡村党支部书记。2018年,县里搞景区整治,闫振祥带头拆了自家每年能有近十万元收入的摊位,其他党员户紧随其后,只用了半个月就完成了整治工作。

随着红色旅游越来越热,西柏坡的人气也越来越旺,村民们一直盼着在村里建个停车场。“因为土地属性问题,项目开始并不顺利。”闫振祥带着村两委干部想办法、找出路,就在不久前,村里占地15亩的停车场项目获批了,闫振祥心里的大石头落了地。他说,“党员干部就得多给老百姓办实事,遇到大事难事,要带头当模范,真心才能换民心!”

“现在,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敞亮的新民居,冰箱、彩电、汽车都有了,看病有医保,种地有补贴,过年还有分红。”闫青海老人说,过上了这样的好日子,让他更感念党的恩情。

自打镇上有了电动磨面机,院子里就少了老石碾的“吱吱”声。但老石碾还放在那里,闫青海说:“这个石碾子,是个念想,更是个见证。”(河北日报记者 刘燕 视频/刘燕、卢国玲)

【相关新闻】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丨寻访西柏坡老房东②:硕果挂枝头,梨树系情思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