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跨越双城的奔赴

保定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李静祎在讲述《跨越双城的奔赴》。河北日报记者赵威 贾恒摄

这是早晨7点半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的场景,也是我的报道中经常出现的画面。大家知道,一个需要进行白血病治疗的孩子,在北京的生活花销是多少吗?采访中,患儿明明的妈妈给我算了一笔账,饭费每天100元,住宿费200元,交通费50元,住院护理费每天500元,合计一天的花销不少于850元,一个月25500元,一年就是近30万元,是这个普通家庭两年的收入。在保定治疗,这笔费用可以直接减半。这是明明一家在京保两地整个治疗过程真实的花销。而这个账单,让我突然意识到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民生红利正在融入生活、惠及百姓。

2021年11月,我第一次到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采访,干细胞移植科的秦茂权主任是我采访的第一位北京专家。这一年,是秦主任主治的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首例干细胞移植患儿琪琪,成功出院,也是在这一年,秦主任把距离北京100多公里的保定,当成了自己冲锋陷阵的第二战场。

作为儿童干细胞领域的泰斗级专家,秦主任的每一分钟都特别宝贵,采访他的过程中,不断有患者和医生来沟通病情。这时候我有点抱歉。秦主任特别真诚地说:我欢迎你们来,随着京津冀医疗一体化,家门口就有和北京同等的资源,我想通过你们的报道,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信任我们医院。你看我们都来了。说这话的时候,我看到了他眼里的光。

2015年京保两地首创“托管”模式,北京专家坐诊保定,患者不动医生动。在四百多位北京专家的共同培养下,保定本地的医生已经可以独立制定治疗方案,一些疑难杂症也可以从容应对。目前,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仅造血干细胞移植每年开展100例左右,接受移植手术的儿童数量位于全国前列,移植成功率超95%,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让更多孩子得到及时救治

保定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李静祎在讲述《跨越双城的奔赴》。河北日报记者赵威 贾恒摄

采访的时候我经常想,我能做点什么?去年7月16号,我在栏目视频号后台看到了一条求助留言,来自保定唐县的果果被确诊为嗜血细胞综合征,这种病治愈率低于30%,极其凶险。这个时候的他们已经在北京排队等待了一个多月了。看到信息后,我立即联系了秦主任。幸运的是,刚好有一位患者治愈出仓,我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果果妈妈,第二天一早他们就从北京回到了保定接受治疗。出院那天,果果妈妈给我留言说:谢谢你,让我早一点看见了快乐的果果。这句话,凝聚了太多人的努力。医疗共建共享让更多“果果”看见了希望。

在儿童活动中心的墙上有几个小手印特别醒目,手印旁还歪歪扭扭地写着孩子们的姓名。医生说,之前的那面墙已经写不下啦。他们还指着满满的照片墙,跟我介绍这些孩子的名字,每一个名字都代表了一个家庭,而在这里治愈的431名小朋友都从这儿重新出发。

在同样参与共建的肿瘤外科,科室墙上悬挂着一张中国地图,一枚大头钉代表着一个患儿的所在地,从黑龙江到海南、从新疆到山东,从几公里到跨越几千里,无数渴求生命的目光中又有了一个新的选择。

在河北,还有很多像秦茂权主任一样的医生,奔波在京冀两地,搭建起一座座跨越“双城”的生命之桥。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郭玉兴教授、广安门医院马继征教授、北京佑安医院梁连春教授......一个个名字,给更多患者带来了治愈的希望。京津冀三地的医生从追随者到同行者,让医疗协同发展,成了可触摸的现实。

今天,河北已经有8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在石家庄、保定、秦皇岛和张家口落地建设,全省设区市实现京津冀医联体建设全覆盖,优质的医疗资源正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步伐走到“家门口”。而这一路,既有唱响双城记的领路人、又有笃学不怠的同路人,更有实实在在的受益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最终要体现到增进人民福祉。”从规划一张图到入院一张床、再到通民生一张卡。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协同发展,正为咱老百姓创造着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这周,又有很多北京专家来保定出诊,我的采访也将继续进行,很多人的导航常用地址是公司和家,在我这,还有一个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每次走在这条路上我都充满期待。作为一名记者,我很幸运见证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的变迁,未来还有更多的十年等待着我去发现、去记录、去讲述。我,一直在路上。

(李静祎 保定新闻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