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沧州南大港,密实的芦苇丛中,各种鸟类在水面上游弋嬉戏。在白洋淀,“鸟中大熊猫”青头潜鸭连续三年被观测到育雏。在康保县康巴诺尔国家湿地公园,成群结队的遗鸥正在湖面上栖息觅食。在滹沱河畔,崖沙燕盘旋飞舞,引来游客驻足观赏。
野生动物是生态环境最灵敏的试纸。如果为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绘制一幅画卷,那么,这些自然界的生灵就是其中最灵动的一笔。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今天,是第二个全国生态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之后的这个全国生态日,具有特殊的意义。它让我们深入思考如何更好地与自然和谐共生,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为久久为功的实践,为中国式现代化铺陈最浓郁的绿色底色。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也是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中国智慧。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显著提升,河北大地上演了一幕幕“归来”的故事:华北豹重现驼梁、鳑鲏鱼重回白洋淀,邢台百泉复涌、大运河畔古井又见清水……这些“归来”的故事再次提醒我们,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不能只讲发展不讲保护,不能只讲利用不讲修复,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比例连续两年在80%以上,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连续四年为零;去年完成营造林627万亩、退化草原修复治理44万亩……这些标志着河北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的数字,和翩跹起舞在燕赵大地上的野生鸟类一样,都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具体体现,都真切提升了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这些与普通人生活息息相关、可触可感可及的生态故事,也在不断提升社会共识,汇聚起全社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行动自觉。
这是把保护和恢复放在优先位置的故事。为了留下半个足球场大的沙岛,保护崖沙燕的“家”,一座500米长的跨河大桥向西挪移了40米。这是生态优势成为发展优势、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财富的故事。塞罕坝百万亩林场绿涛涌动,在这里,碳汇交易打开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通道。这是以改革的思维和创新的方法推动绿色转型的故事。绿树成荫、花草茂盛的德龙钢铁厂区,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如今,像德龙钢铁一样的环保绩效A级钢铁企业在河北已达39家……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需要有力的生态支撑。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燕赵大地上的生态故事一定会更多、更动人。(蔡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