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正定古城阳和楼游人不断。 河北日报记者赵杰摄
登上正定南门城楼举目远眺,古寺古塔、古街古楼映入眼帘,美丽的正定古城迎接着各地游客。入夜,华灯初上,正定迎来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有游客在城墙上漫步闲谈,有人在古寺古塔旁端详沉思,还有人在市井古巷的烟火里欢聚……
秉持正确的古城保护理念,全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同时坚持合理利用,推动古城风貌恢复提升、文旅深度融合,如今的正定,已成为一张河北文旅“金名片”。2023年,正定全年游客量超过1500万人次,旅游收入114.5亿元。2024年上半年,正定游客量超过3397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327.71%。
7月30日,游客在正定城墙博物馆参观。河北日报记者史晓多摄
■ 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延续古城历史文脉
“来正定前,我看了一份攻略,有专家说正定像一座露天古建博物馆,来这里参观后,真感觉正定是一座‘宝藏小城’。”在正定燕赵南大街和中山路交口,记者遇见了来自北京市朝阳区的楚楠女士,看着路标指示牌上标注的隆兴寺、天宁寺、赵云庙等,她非常开心能在正定看到这么多闻名已久的文物古迹。
最让楚楠印象深刻的是开元寺南遗址。“这种设计很独特,我看这个遗址用玻璃罩很好地保护了起来,透过玻璃,能看到不同朝代的文化层,这是岁月的厚度啊!”楚楠指着不远处的开元寺须弥塔和钟楼说,在这处遗址旁游玩,有一种“一眼阅千年”的体验。
“来正定除了逛古寺、古塔,还想登古城墙。”规模宏大、布局讲究的正定城墙,让楚楠向往已久。这次来正定游玩,她对正定古城墙的历史、形制等知识有了详细了解。角楼、城门楼、瓮城、月城……楚楠向记者兴奋地展示着自己学到的新知识。
“城墙看得见摸得着,还活态存在于当下。要保护好它,让更多游客了解它、尊重它,知道它的历史文化价值。”最近一段时间,河北省文物与古建筑保护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郭建永经常去正定,他希望把正定古城西城墙北段遗址保护修缮工程设计方案做得更加完善。
近日,游客在正定南城门景区游玩。河北日报记者史晟全摄
“正定古城西城墙北段长1894米,其中现存城墙长1272米,单体建筑8座,包括1至8号马面。”郭建永介绍,他们详细了解城墙的现状病害、墙体稳定性及城墙的原始形制,为设计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今后城墙展示利用上,还会充分考虑空间使用的合理性,体现人性化设计,达到城墙与人、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为了让古城墙恢复生机,多年来,正定县秉持正确的古城保护理念,以保护历史文化价值为目标,对古建进行修缮,对城墙实施现状整修加固等。”郭建永介绍,古城文物保护工作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坚持“最小干预”、最大限度保护历史文化信息和历史风貌。
在对古城实施修缮保护过程中,文物部门还非常注重将文物保护与展示相结合。当年曾对南城门瓮城城台遗址进行考古发掘,结合发掘成果建成正定城墙博物馆,如今这里已成为人们了解古城形制与城墙历史的好去处。开阔平整的瓮城,成为孩子们嬉戏的游乐场。
“正定城墙博物馆、正定博物馆、元曲博物馆,我都去过了。”参观完正定博物馆,楚楠说,馆内“真定长乐”汉代瓦当,颜真卿《祭侄文稿》的故事,元曲作家白朴和朋友们的创作经历,梁思成夫妇考察正定古建筑的成果等,令人思接千古,进一步加深了对这座千年古城的了解。
到正定博物馆感悟文物和文化的力量,到文庙大成殿感受祭孔等传统仪式典礼……按照“尊重历史、保持完整、延续文脉、凸显特色”的原则,近年来,正定共计获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的文物本体保护项目15项、文物“三防”工程13项、实施考古发掘项目1项、公布实施国保单位保护规划8处,对隆兴寺等7个重点区域进行综合提升,24项古城保护工程全部完工。
■ 坚持合理利用,焕新文旅消费场景
“一起来数数隆兴寺的‘六最’吧”“这就是被誉为‘东方美神’的五彩倒坐观音”……打开正定隆兴文旅公司导游科科长李明的抖音号,里面都是介绍正定古城的小视频。众多网友被其展示的正定古城深厚的历史底蕴所吸引,纷纷和朋友相约到这里游玩。
2011年,李明进入正定县文保所导游科,当年游客还不是很多。如今正定游客数量一直维持在高位,李明时刻准备着为游客讲解。2023年11月,“东方甄选河北行”活动走进正定,李明的精彩讲解一下子火出了圈,被誉为“问不倒的古城讲解员”。
“1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600余件馆藏文物……火出圈的不是我,而是我的家乡,是正定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给了我滋养。”面对游客和无数网友的赞扬,李明说,依托众多文物古迹和灿烂的历史文化,家乡人们不断创新创造,打造了一批文旅消费新场景,以文旅融合激活文化遗产活力。
“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正定旅游“名片”荣国府,是正定领改革开放之先,以长远眼光谋划文旅融合的经典案例,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经典案例,被业界称为旅游业的“正定模式”。
“荣国府,是游客来正定的必打卡景点。”步入荣国府,游人如织,曲乐悠扬。李明告诉记者,为丰富景区文化活动内涵,这些年荣国府打造红楼文化经典景区,相继推出游客可以互动参与的“元妃省亲”“黛玉进府”等红楼文化特色实景演出。景区院落内还增加了非遗展演、古装游园等表演内容,发挥荣国府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丰富游人体验。
“穿上汉服,我们也成为红楼梦中的人了。”荣国府内,身着各色汉服的游客,沉浸式体验着如梦如幻的红楼梦文化。游客当中有年轻人,也有儿童和老者,他们或两两结伴或三五成群,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汉服与古城的搭配,也让妆造服务业跟着火了。南城门、隆兴寺、荣国府景区附近以及旺泉古街、燕赵南大街上的汉服体验馆,如雨后春笋般开了起来。据统计,汉服店目前有40多家。
7月30日中午12时许,正定子闻汉服馆负责人彭博文和几名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有的带着顾客挑汉服、选头饰,有的在化妆台前为顾客描眉画鬓。“一天接待100多人,忙得都顾不上吃饭。”彭博文笑着说,自己的店里有2000余套汉服,数千件饰品,瞅准消费热点,推出了“汉服+妆造+拍摄+修图”的全链条服务。“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正定游玩,年轻人追求个性消费,愿意为兴趣买单、为体验付费。为此,我们还推出优惠套餐,不到百元就能盛装出行,有效满足了低消费门槛、深度体验等需求。”
看到汉服对文旅市场的带动,正定当下全力打造“沉浸式”汉服体验:古墙古寺古塔、青砖黛瓦红墙,“一步一景”让正定古城成为天然摄影棚;十二花神巡游、汉服大赏、礼乐大典、古装杂技互动,一系列特色文旅活动引爆汉服体验热情……
“古城掀起国潮风的背后,是大家对传统文化的深度认同。”正定县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引导行业规范发展,提升整体服务水平,他们还在筹备成立汉服协会。同时,推动“汉服+演艺”“汉服+研学”“汉服+节会”多业态跨界融合,多维度持续丰富游客体验。
近日,石家庄正定小商品夜市,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这里打卡游玩,品尝美食,感受浓浓的烟火气。 河北日报记者 赵威摄
■ 提供暖心服务,乐享古城多彩烟火繁花
8月1日,正定国际小商品市场,白天是停车场的广场入夜就变成了热闹的夜市,各种美食应有尽有,烟火气十足,不少外地游客为打卡夜市慕名而来。
“我来正定快二十年了,一直住在南城门附近,这些年正定是越来越干净、越来越漂亮。”梅干菜烧饼摊主黄瑞芝,一边忙着清理自己的烧饼炉子,一边同记者说起了摆摊的经历:“你看,我卖的是老家驻马店的梅干菜烧饼,正定不多见。当时报名在夜市摆摊时,相关部门就要求不能有过多重复摊位,还必须严把食品安全关口,亮证经营。”
除避免过多重复业态,确保食品卫生外,随着人流激增,夜市围绕“小夜市、大民生,小网格、大平安”的目标,在交通保障、电力保供、便民服务、消防安全、法律宣传等方面加强了部署,让游客在夜市吃得开心、放心。
不仅夜市,畅游正定,游客体会最多的是服务细节,感受最深的是舒适自在。正定古城内,大部分景点免票、停车场免费,降低或抹平马路牙子,停车时轻松入位,景点之间有往来穿梭的摆渡车,景区座椅中间特意装了小茶几,行动不便的人可以方便找到共享轮椅……
为增强游客的体验感,提升服务水平,正定县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南城门、阳和楼、广惠寺、荣国府等景区周边安装了18处直饮水景观亭,还提供休闲座椅、220V充电电源及USB充电接口,电力部门在古城装设电动汽车充电桩。同时,该县还分批次、分区域为景区周边、公园广场、主要干道的休闲长椅安装保暖坐垫900余个,让游客“坐”享古城温暖。
此外,正定县积极推动旅游景区数字化建设,通过数字技术与文旅资源的深度融合,让独特的文旅资源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和活力。在荣国府景区门口、展厅内的游览点,记者看到都设置了二维码,通过手机扫一扫,就能看到相关文字介绍、听到语音讲解,轻松体验“梦回红楼”。
正定县各酒店民宿也积极进行产品调整,推出具有正定文旅特色的配套服务。正定县晴耕雨读民宿负责人朱恒奎告诉记者,针对前来住宿的游客,他们会帮助做好古城内旅游景点的攻略,同时为游客提供优质管家服务,让游客惬意享受正定美景,感受正定人民的热情。
在正定南城门瓮城广场上,经常能看到一对爷孙,带领一众少年学生敲起威风八面、声震四方的常山战鼓。战鼓声起,雄壮威武、气势磅礴。这是常山战鼓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书社和孙女张安琪最高兴的时刻。“我和孙女每年能在古城里演50场,要让游客在古城游玩过程中,感受到咱石家庄人奋进的精气神儿。”张书社激动地说。
近年来,正定县持续推动文化项目和非遗表演进景区,深入挖掘特色民俗、老字号美食、民间艺术等非遗资源,引入文创企业,创新推出“行走式”观演模式、“穿越感”情景体验。不少游客在这里游玩后表示,正定的热情,都在实实在在的暖心服务里。
“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是正定从古而来、向新而生、赓续发展的基因密码。”正定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成玉红说,正定县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秉承“利民、惠民、为民”的宗旨,从细微处着手,不断创新,努力蹚出一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
沿着光辉足迹,牢记殷殷嘱托。新征程上,古城正定将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激发古城活力,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吸引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河北日报记者 史晓多 韩莉)
7月31日拍摄的正定古城广惠寺华塔。 河北日报记者赵杰 摄
■ 记者手记
千年古城,唱响时代新声
人从众,车连排,热度不减,人气爆表。这个夏天,正定引爆文旅热潮。来过的游客,一定对这里摩肩接踵、人头攒动的场景印象深刻。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正定游客量超过3397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327.71%。
正定的这份繁荣,离不开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漫步正定古城,隆兴寺前游客络绎不绝,步入寺内,六处堪称全国之最的文物吸引游客驻足欣赏;在荣国府、开元寺南遗址,身着汉服的年轻男女,沉浸在红楼文化及国潮中;在正定城墙博物馆,人们详细了解古城形制与城墙历史,开阔平整的瓮城,成为孩子们嬉戏的好去处……
这些古迹依然完好,离不开正定县古城风貌恢复提升工程,城门保护恢复、古寺群落修缮、阳和楼复建、荣国府周边环境整治,秉持正确保护理念,正定精心呵护古城本真,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成为现实。资源丰厚,又保护得好,千年古城怎能不出圈?
正定隆兴文旅公司导游科科长李明,因精彩讲解,被誉为“问不倒的古城讲解员”。在她看来,正定古城的出圈,也是找准切入口、不断创新探索的结果。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正定县精心准备一系列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十二花神巡游、汉服大赏、礼乐大典、古装杂技等好玩的,正定古城灯会、《遇见正定》沉浸式演出、正定(元曲)戏剧节等好看的,人们旺盛的旅游需求,遇上准备好的古城,火爆也是很自然的事了。
采访过程中,遇见的游客都说,在正定古城体会最多的是服务细节,感受最深的是舒适自在。参观正定博物馆、隆兴寺等地,能看到多处直饮水景观亭,小朋友、老年人拿着水杯正在接水。当地文旅部门工作人员介绍,正定古城为提升服务水平,还装设电动汽车充电桩、提供休闲座椅和充电电源,古城热情服务的真心,体现在很多细节中,这同样是其出圈的重要原因。
从今年春节期间一举冲进全国五大热门景点行列,到小商品夜市成为网红打卡地,正定文旅火爆出圈,是对各种文化资源的持续挖掘、利用,是提前洞察游客的需求,并提供周到服务的必然结果。未来,古城还将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深植文化根脉,以文旅深度融合绘就高质量发展底色。(史晓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