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时时放心不下的牵挂——
“要继续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一件一件落实好,继续为推动人民生活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而努力,让老百姓今后的日子过得更好!”
7月29日,涿州市永济秀园小区居民楼正在进行提升改造。河北日报记者 张 昊摄
2023年7月底至8月初,河北遭遇特大洪涝灾害。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灾情极为牵挂,在抗洪抢险救灾的紧要关头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关键时刻,多次作出重要指示。2023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受灾较重的保定涿州市,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检查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众志成城、攻坚克难,推动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重要成果。
建设更加宜居、更加安全的美好家园
一栋栋新房加快重建,一片片庄稼茁壮生长,一所所受损学校、卫生院、养老院重新运转……一年的时间,曾经的洪灾现场升腾起了希望,受灾群众在新的家园里安居乐业。
房屋修缮加固重建,承载着家家户户的幸福,也是灾后恢复重建的头等大事。
这个夏日,位于小清河分洪区的涿州市刁窝镇佟村已经焕然一新。村里140多栋重建农房拔地而起,排列错落有致。
看着自家封顶的新建房屋,村民王海军的心里满是欢喜。去年洪灾过后,王海军家曾经住了30多年的老屋经水一泡整体坍塌,被鉴定为D级危房。
房子受灾后,王海军很快就收到了农房保险理赔款,钢筋、沙子、水泥等建材都有补贴优惠,这让他下定决心尽快重建。
与时间赛跑,向重建聚力。灾后农房恢复重建被列入今年的民生工程。组织建材大集、落实政策性农房保险,我省在争时抢速的同时,全力把好农房建设的质量关、安全关。
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除计划通过购房方式重建农户外,已有1.67万户主体封顶,占比94.6%。确保入冬前、力争9月底全面完成2.16万户农房恢复重建任务。
灾后恢复重建的变化,发生在曾被洪灾侵袭的每一户人家、每一处田地。
农业生产是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方面,不仅直接关系家家户户的收入,也关系国家粮食安全。
“瞧,小麦籽粒饱、色泽好,平均一亩地打了1300多斤粮。”对于邢台市南和区郝桥镇里米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力勇来说,今年夏粮小麦丰收,是“防”回来的丰收、“抢”回来的丰收。
去年汛期,邢台市南和区遭遇洪涝灾害。张力勇家的1500多亩庄稼也受了灾,多亏镇里帮着抽水,还发放了几十吨有机肥,区农业农村局的技术员时不时来指导,这才没有耽误农时。
今年7月19日,正值玉米灌溉关键期。张力勇和乡亲们一起给玉米喷洒控旺剂、铺滴灌带。“夏粮丰收了,争取秋粮也不落后。”他信心满满地说。
邢台市信都区浆水镇南口村在实现环境干净整洁基础上,打造红色主题街巷和精品庭院,推动山村环境由“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提档升级。
院里竹丛换成低矮的花草,开阔房间视野;屋里的木床换成新样式,便于亲子互动……在群山环抱的涞水县三坡镇南峪村,高端民宿“麻麻花的山坡”正以新姿迎客。
让老百姓今后的日子过得更好。我省坚持把恢复重建与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建设更加宜居、更加安全的美好家园。
7月24日,文安县苑口村村民王会平在新家里布置客厅。河北日报记者 赵永辉摄
谋划长远,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不断提升
每一次重大自然灾害都是对防灾减灾救灾体系的一次大考。大涝大灾之后,务必大建大治。
左右岸修复了,河道疏浚了,抵御洪水灾害的功能又恢复了——今年汛期,涞水县南拒马河满金峪段和义和庄段焕新亮相。
去年,强降雨导致满金峪村南拒马河河道护岸受损严重,沿岸两侧2000多户村民的生活受到影响。
为确保重建工程质量,水利专家多次现场踏勘,确定施工方式,并对两岸护堤进行加固,引导河流走向,解决因河水长期冲刷可能引发水土流失、岸坡坍塌等灾害的问题。
筑堤固坝护安澜。灾后重建项目数量多、投资大,建设资金从哪儿来?
我省紧紧抓住国家增发国债重大机遇,统筹谋划实施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项目1210个。
这份大建大治的答卷成色如何?
饶阳县司机王双起说,他不用再担心汛期姚庄桥会断交了。
姚庄桥是“中国蔬菜之乡”饶阳县运输果蔬进京的必经之路。它原是“半桥半路”,遭遇洪水就会断交。
今年7月1日,国道G240保(定)台(山)公路姚庄桥灾后改造提升工程主线建成通车,比原计划提前184天,成为我省单体投资最大、项目审批最快、开工建设最早、建设速度最快的灾后重建国债项目。全长4056.5米的姚庄桥,就此告别了“逢洪必断交”的历史。
廊坊市广阳区益民道附近的居民说,下雨天他们不用蹚水出门了。
7月2日晚,一场大雨袭扰了廊坊市区。第二天一大早,出门上班的益民道附近居民却发现,道路上没有多少积水。
往年,这里是出了名的易涝点,积水最深时能到六七十厘米。这次降雨,5月底完工的益民道雨水泵站及配套管网工程完成了首次排水任务,以益民道为中心的273公顷汇水区域排水问题得到了解决。
既立足眼前,又着眼长远,将恢复重建与补短板、强弱项结合起来,全面提升城乡安全韧性水平。
截至6月底,全省216个增发国债水毁修复重建水利项目全部完工,受损水利设施恢复拦水蓄水、引水调水、防汛抗旱等水利工程原有功能;交通领域2895项灾后重建工程全部完工,完成投资73.9亿元,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不断提升。
7月24日,文安县苑口村村民赵淑芳在修缮一新的小院里管护鲜花。河北日报记者 赵永辉摄
建立机制,筑牢防汛避险安全屏障
防汛是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必须打好打赢的硬仗。汛期有了充分的准备,心里才不会七上八下。
沧州市献县蓄滞洪区,每户家庭多了一张专属防汛避险转移明白卡;邢台市南和区建起区、乡镇、村三级应急避难场所,可以满足全区的避险需求;涞水县九龙镇与当地商品供应单位建立五分钟应答机制,保障物资需求……
这个汛期,我省各地的防汛物资准备更充分了,抢险力量预置更到位了。
改变,缘于一项创制性立法的出台。
2023年汛期,面对特大洪涝灾害,省委、省政府超前部署,根据雨情汛情变化,果断决策两次扩面转移群众,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谁转移、转移谁、向哪儿转移,防灾减灾救灾,就是在同时间赛跑。越是情况紧急,越要责任清晰、任务明确。
以举措的确定性应对灾情的不确定性。我省在深刻总结转移避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台《河北省防汛避险人员转移条例》,实现了当年发生灾情当年立法,并在实施后的第一个汛期显现成效。
全省乡村两级应急避难场所实现全覆盖。一处处应急避难场所融入公共场地、公共设施,筑牢公众生命保障防线。
去年汛期,临城县赵庄乡梁家庄村经受住了极值降雨考验,村民无一伤亡。
今年,他们重新绘制了应急避难场所布局图,重新组建抢险突击队,进一步摸清避险转移人数,提前进行两次防汛应急避险演练,确保责任到人,村民对转移路线更加熟悉。
梁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郝立杰说:“不慌,对照《河北省防汛避险人员转移条例》,我们都准备好了。”
一项创制性立法让防汛避险人员转移有了“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一张巨额保单,实现了对城乡居民保险保障全覆盖。
今年2月,我省与中国人保集团等保险机构合作,在全国率先创立综合巨灾险,并为全省7400多万居民投保了综合巨灾险,标志着全国首单全灾种、广覆盖、长周期的综合巨灾保险落地河北。
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又多了一重安全保障。
凝聚起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的强大力量,既“时时放心不下”,又“事事心中有底”,做到有备无患、防患未然,就一定能把“防汛网”织得更密、“安全堤”筑得更牢。(河北日报记者 宋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