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神笔马梁·微视频丨奥运选手的松弛感

轻松去比赛

马征

前四轮比赛领先只有一分多,但是两位00后选手却没有表现出太多紧张情绪,完成了自己难度最高的动作,摘下了跳水男子双人三米板这枚金牌。让人不得不惊叹:龙道一和王宗源有颗“大心脏”,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松弛的状态。

从开幕式到现在,说起巴黎奥运会选手的表现,我们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大概就是“松弛”。那么什么是松弛,什么情况下才算松弛?

龙道一和王宗源按自己的节奏去比赛。这时候的松弛指的是专注比赛的平和心态。

女子自由式小轮车赛上,18岁的邓雅文在队友失误的情况下,顶住压力,用最高的难度和最好的完成,技压全场。这时候的松弛指的是顶住压力。

19岁的潘展乐为中国夺得游泳开门红。小伙儿在比赛中的动力来源很简单:“觉得他们不尊重我”,于是“把他们全拿下了”。这时候的松弛指的是化愤怒为力量。

孙颖莎6∶10和5∶10落后,依然能够连扳6分、7分,完成逆转。这时候的松弛指的是信念坚定。

王楚钦用得顺手的拍子被踩坏了,现在阴谋论的说法甚嚣尘上,把王楚钦输球跟球拍紧密联系。这说明我们看球的观众不够松弛。

奥运会上,运动员通过相互竞技来挑战生理和心理极限,其根本目的就是相互交流和感受体育的快乐。所以,还是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松弛下来,享受四年一次的、世界最高水平的竞技带来的快乐吧。

实力是保障

梁韶辉

无论是黄雨婷、盛李豪夺得首金后的淡定,还是中国体操男团在最后一刻失金的遗憾,人们总愿意把这些归结为心理因素,归结为松弛感。

确实,科学地看,当一个人给自己太多压力时,往往难以达到最佳状态。相反,心无旁骛、专注自己反而更能取得好成绩。所以人们总说,好的运动员,一定有颗大心脏。

可事实上,体育竞赛需要人有一种亢奋状态,运动员在比赛中不可能不紧张。只不过顶尖的选手会不断训练自己面对这样的紧张,最终呈现给大家的就是那种松弛感。陈芋汐在夺金后就表示,在过去三年中,她努力训练自己面对这种紧张,做最好的自己。

另外,松弛感也来自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来自对于自己和队友的自信,来自真正的高水平。

在跳水男子双人三米板金牌争夺中,尽管在自选动作的前两轮,王宗源/龙道一落到了第三位,但他们依旧能够保持放松,并在最后两轮拿下高分,也拿下比赛。为什么?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在巴黎奥运周期,他们组对之后横扫国际跳水赛场,共斩获了5枚跳水世界杯金牌,2枚世锦赛金牌,真正做到了参赛即夺冠,实力断层领先。

松弛背后是对于比赛中可能出现问题的各种精心准备。松弛感不是一句简单的说词,那是汗水和经验凝结成的实力使然。

总策划:刘成群

监   制:张文君 梁海涛 梁韶辉

策   划:马征 张海音 陈红梅

统   筹:张灵 夏晨 任利

制   作:赵新宇 宁钰琪 苏沛霖  邱骥  史晟全 黄子真(实习)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