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兵”支书赵强:乡村振兴路上的领头羊

退役不褪色,履职显担当。阜城县古城镇中付村的赵强,2008年12月份退伍后,经选举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环境变了,角色变了,但赵强的军人本色没有改,党员初心也没有变,他带领全村人改善村庄环境,发展富民产业,让中付村走上了乡村振兴的快车道。

村庄环境不变心不安。上任伊始,面对村里没有一点儿集体收入,村庄环境破旧不堪,村内的坑塘成为“臭水坑”的现状。赵强的家人多次劝他“别干了”,村情复杂,一堆乱事,到时别弄得乡里乡亲的关系难处。面对诸多困难和家人劝说,赵强没有退缩。他下定了决心,要当好乡村振兴路上的“领头羊”。

千难万难不怕难,大事小事一件件地办。赵强在走访群众时,村民们反映最强烈的是村里耕地多、机井少,村内路灯不亮,村里的排水管道不通畅,下雨时临街的住户就得往外淘水。为解决这些难题,他自己垫资近20万元为村里打了一眼深机井,新安装了30多盏路灯,将村内的排水管道更换一新,并将村内的街道硬化了3000多平方米。

“原来全村浇地就靠着那两眼机井,全村人排号,有时一等就得半个月,现在又多了这一眼井,全村的地浇过一遍来也就是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原来村里的没有路灯,人们晚上去串个门都得摸黑走,因为这样骑电动车的还出了好几回事故呢。现在好了,路灯亮了,照亮了村民的心,街道平整了,铺平了我们回家的放心路。”村民付红旗说。

村庄要发展,集体经济更要壮大。赵强积极对接上级部门,申请帮扶资金,先后争取资金48.5万元。“争取的钱是不少,但输血不如造血,要以钱生钱,为村集体创收才行。”赵强在拿到扶持资金后,立即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研究这些钱的用途,经过集体商议,赵强又筹集了部分资金后,以村集体的名义购买了一座塔吊,对外进行出租,每年村集体可收入5万多元。

村无产业不兴,民无产业不富。赵强积极参加中国农业大学的研修班,在农业种植和管理知识上充电,并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村庄发展产业上来。

阜城县是远近闻名的西瓜之乡,西瓜育苗前景广阔,赵强积极动员村民发展育苗产业。“当时建育苗棚时,也就是想给当地的瓜农提供秧苗,后来在赵强书记的指导下,现在发展成了四个,有西瓜苗、甜瓜苗、樱桃西红柿苗等,不但能给周边村庄供苗,还有外县的村民到我这儿来订苗子呢,到了夏季自己还种上一茬的樱桃西红柿,一年收入将近40万元,受过专门培训就是不一样,给我们出了不少的好点子。”育苗户付聪聪说。

除了育苗种植外,他结合村内沙土地土质的特点,积极考察市场,将蜜薯种植作为村里的主导产业,自己先带头试种了10亩,当年亩收入近1万多元,随后就动员种植大户改种蜜薯,全村发展蜜薯30余亩,年收入近30万元。“原来的老品种落伍了,有赵书记试种,还帮着我们对接县城的各大超市,蜜薯种植真是让咱致富了。”蜜薯种植户付利成说。

赵强在发展村内产业的同时,自己注册了阜城县红学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购买了联合收割机、大型拖拉机等机械,承担着全镇社会化服务项目,为全镇的1万多亩农业种植进行技术指导服务,免费为村内贫困户进行收割、播种。村民付文成,是村内的贫困户,每年一到播种、收割时就犯愁,赵强及时伸出援助之手,收割、播种的活全部免费给包了。

让村民口袋富起来了,更要村民们精神生活“舞”起来。富裕起来的中付村人有着自己的文化追求,但苦于没有场地,广场舞、扭秧歌都要到附近的村庄去。赵强多次召开村两委班子会议和村民代表大会,将建设村文体广场提上日程。在征求村民的意见后,结合坑塘治理,将村内的两个污水坑塘进行了填埋平整,建设了两个文体广场,安装了文体器材,购买了音响,每当夜幕降临,村民们随着音乐欢快地跳起来,舞出了新生活。“现在出门就到广场上了,再不用跑到外村去跳广场舞了。”村民高桂云说。

如今的古城镇中付村,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主导产业蓬勃发展,村民收入稳步增长,乡风文明和谐,一幅乡村振兴的和美画卷在这位“兵”书记的带领下徐徐展开。

       燕赵农村报记者 李晓阳 

       通讯员 王海霞 常盛柏林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乡村云编辑 彭振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