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石家庄市举办《文明互鉴——石家庄古诗里的民族交融》新书首发暨研讨会

6月12日,石家庄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主办的《文明互鉴——石家庄古诗里的民族交融》新书首发暨研讨会在石家庄市图书馆举办。来自省社科院、省文史馆、省作协、省图书馆、河北师大、河北科大、河北体院、石家庄学院、石家庄日报社、市文联、市文保所、市档案馆、西柏坡纪念馆、中山国王陵文物陈列馆等各方面专家学者,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代表,读者代表等100余人参加活动。

石家庄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太行山脉西麓,跨越华北平原和太行山地两大地貌。优渥的地理位置和丰饶的物产资源,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北方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互鉴互融之地,体现着浓厚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元素,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提供了坚强支撑。从坛山石刻、守丘石刻到中山三器,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在石家庄区域发展形成的文字例证;从井陉古驿道到赵州大石桥,是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地坐标。

《文明互鉴——石家庄古诗里的民族交融》以古人咏石家庄的诗词作品为视角,深度解析各民族的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全书共辑录有关诗词(碑刻)作品274篇,分为古迹遗踪、怀古咏志、同文述衷、使节往来、挚友情深、乱世征战、追慕先贤、名家篇什等8个单元,从诗词文化的角度,探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路径,深刻揭示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近年来,石家庄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结合石家庄市地域历史文化,围绕“一山(太行山)、一国(中山国)、一城(正定城)、一河(滹沱河)”,积极探索“建设共同体+‘三文’融合”宣传新途径,通过文博融合宣传教育实体化、文旅融合宣传教育人文化、文艺融合宣传教育大众化,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山国遗址实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从安乐垒到正定城:一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浩歌》等史料研究文章,在《中国民族报》等媒体刊登;体现“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的音乐短片《慷慨滹沱》在河北日报客户端等多家省市媒体播发;创作公演歌颂民族团结的大型现代坠子戏《滹沱水绿·石榴花红》,编排展演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常山战鼓《鼓舞新征程》,让这两种古老的国家级非遗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程中焕发青春和活力,取得良好艺术效果和社会反响;编撰《文明互鉴——石家庄古诗里的民族交融》《石家庄市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汇编》,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石家庄故事;创作《中山酒歌》《石榴缘》《金色身影》《不负期许》《瓜甜心乐》等一批原创歌曲,地域色彩浓烈,主题趋向鲜明,有力唱响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