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客户端讯(王世峰 王润恒)6月6日,内丘县南赛乡神头村空气清新、绿树成荫,在山脚下的扁鹊助眠客栈里,工人们正在整理中药材助眠枕、崖柏助眠香薰等,准备招待来此度假的游客。
近两年来,邢台市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不断整合旅游、交通、区位等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康养旅居新业态,把优秀的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转化为新的经济资源。
依托内丘扁鹊庙、玉泉山康年酒店等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优势,邢台市建设改造康养特色鲜明的精品主题酒店,把中医药康养和服务纳入景区规划,逐步擦亮“扁鹊康养”旗舰名片。仅去年一年,扁鹊庙、九龙峡、岐山湖蓝天碧波生态庄园3个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共接待游客241.8万人。
同时,邢台市在中心城区筛选命名了20家“泉城扁鹊堂”,在市中医院、邢台医专二院等6家医院建立了中医传承工作室11个,打造医养结合医疗机构146家。邢台市部分医疗机构与京津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46个,研发技术6项,共建科室12个。
在此基础上,邢台市还提出,将把信息化和康养服务相结合,进行全域内信息共享、康养知识传播,同时落实“名医入冀计划”,引进高端中医药人才和专家团队,力争到2026年,在内丘县建成集中医康养、健康理疗等功能为一体的全国中医康养目的地,在黄寺镇建成城市近郊型特色康养小镇。
6月5日,巨鹿县堤村乡南任庄村的金银花已进入采摘期,村民们一大早就来到了晾晒场,翻晒采摘不久的金银花。“我们种植的都是本地专家培育的‘巨花一号’,含有十几种氨基酸和矿物质,各项指标均优于国家规定的入药标准。”种植户王国行说。
坚持以医养结合为特色发展康养产业,邢台市还大力推动中医药与现代农业相融合,形成了以内丘、信都为核心的西部太行山百里酸枣产业带和以巨鹿为核心的东部平原金银花产业种植区的中药材产业格局。目前,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65万亩,有酸枣、金银花、决明子和山楂等40余个品种,其中,酸枣种植面积31.12万亩,酸枣仁年加工量近6000吨,占全国总量70%以上,金银花种植面积13万亩,年产优质干花1.4万吨,占全国总量60%以上。
拍摄舞动泉城之八段锦、五禽戏、六字诀、龙引操4部康养宣传片;推出一批中医药康养邢台国宴菜单;建设扁鹊中医药文化科普体验馆、华夏中医祖庭……邢台市相关部门还充分利用当地深厚的中医药文化,不断丰富文化产业生态体系,抓好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工作,塑造扁鹊文化形象,在文化加持、产业赋能下,邢台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驶入“快车道”。
发展康养产业离不开人才支撑。邢台医专紧扣康养产业人才需求,形成护理、康复治疗、中医等专业组成的康养专业集群,每年培养千余名医师、康复师、营养师等。
邢台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杨辉介绍,邢台市还实施了“名医来邢”工程和“扁鹊人才”计划,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通过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优秀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促进医教协同,让人才赋能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有全国和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8人,河北省名中医6人,今年年初还遴选了226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及技术专长的中医师,成立了市级中医师承指导教师师资库。
下一步,邢台市将支持各级各类康养机构与京津高水平的中医康养机构开展对接合作,加快京津高水平医疗资源向邢台市延伸,助力扁鹊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