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性冰雪运动持续向纵深推进,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设施大幅增加,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丰富多彩,体育社会组织不断健全,健身与健康融合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将全民健身作为推进健康河北建设和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重要内容,深入推进实施全民健身行动,积极构建党委政府领导、多部门协同推进的全民健身推进机制,探索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新路径,着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健康河北和体育强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加强统筹联动。党政齐抓共管,专门成立由省政府分管领导任召集人的省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若干措施》《河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突出部门协作,联合发展改革委印发了《河北省“十四五”期间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建设实施方案》,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等7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实施意见》,联合省教育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总工会等9部门启动举办河北省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为我省全民健身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聚焦工作重点。将体育惠民工程、冰雪运动发展等列入重点工作,明确年度目标,将任务层层分解到各地。推行清单管理和动态管理,按照半月一调度、每月一通报、季度一总结要求倒排工期,列出任务清单、问题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工作台账,做到任务明确、问题具体、举措有力、节点清晰。将重点工作纳入体育系统“送服务到基层”包联督导工作内容,强化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持续跟踪问效,及时通报进展,促进各地形成比学赶超氛围。
强化示范引领。开展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单位创建工作,推荐保定市、邯郸市涉县等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县(市、区)。制定了《关于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单位的实施方案》,启动全省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单位创建工作,2022年至少完成2个模范市、10个模范县(市、区)、20个乡镇(街道)创建工作。
——群众性冰雪运动持续向纵深推进。聚焦“去哪儿滑”,在建成室内滑冰馆202座、滑雪场馆62座基础上,争取中央转移资金新建27座可移动冰场,试点推进冰雪运动体验和培训中心建设,群众参与冰雪运动更加便捷;聚焦“谁去滑”,创新推出青少年“手拉手”冰雪运动“护照”,全面启动全省冰雪联赛,持续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全省举办冰雪赛事活动达7498场次;聚焦“谁来教”,持续加大冰雪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全省总量超过2.3万名,居全国前列。
——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设施大幅增加。坚持以民生工程—体育惠民工程为引领,全省更新健身设施11918处,完成年度任务的119.18%;建设足球场229片,完成年度任务的114.5%;建设多功能篮球场480片,完成年度任务的120%;建设健身步道688.9公里,完成年度任务的137.78%,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39平方米,基本构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启动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三年提升行动,推动各地新建或改扩建一批体育场(馆)、全民健身中心、游泳馆、滑冰馆等中心场馆,增加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球类运动场地和乡镇体育工程等节点场地设施,实施健身设施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五进”工程,织密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网络。
——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丰富多彩。组织举办了“发展体育运动 增强人民体质”题词70周年、“奥林匹克日”“全民健身日”等主题全民健身活动,大力推动奥林匹克精神传播和全民健身发展,营造全民健身氛围。大力推广居家科学健身,启动举办河北省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首项比赛—燕赵云徒步参与人数超过20万人。制定《河北省社区运动会总体方案》,广泛开展社区运动会等基层赛事活动。持续打造“一市多品”“一县一品”,张家口城市联赛、保定空竹等影响力日益增强。
——体育社会组织不断健全。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全省体育协会数量大幅增加,县级以上体育总会、老年人体育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覆盖率达100%,80%以上的城市街道、农村乡镇建有体育社会组织。积极推进自发性体育社会组织试点工作,民间体育组织、网络体育组织、广场舞健身队伍等群众健身组织蓬勃涌现,每万人体育社会组织数达0.64个。
——健身与健康融合发展。新建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21家,总量达121家,形成了以体质监测、运动健身指导等多元服务为内容的体医融合河北模式。大力推进健身与健康融合公共服务体系试点建设,为32357名居民进行了疾病风险筛查,制定运动、营养方案78543人次,参加专家义诊与健康教育95673次,受到群众欢迎和好评。强化科学健身指导,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组织举办了技能交流大赛、科学健身大讲堂等系列交流、宣讲活动,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河北日报记者张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