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青年夜校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理论视界丨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人才资源,其生态文明素养如何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影响。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其中,不仅是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的需要,也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现实需要。高校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努力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完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

课堂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主阵地。高校要坚持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思政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大力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合理设计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重大意义、实现路径,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增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自觉性。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着力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学设计,构建以生态文明观培养为核心、通识通修课程为基础、专业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补充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体系,切实把生态文明教育贯彻到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和教材体系中。要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新模式,既在形式上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强思政课教学效果,如以互动式、专题式和辩论式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又在方法上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切实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建强生态文明教育教师队伍

办好思政课,离不开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要求教师学深悟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加强生态文明知识学习,有效提升教学水平,用深厚的理论功底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说服力,用生动鲜活的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感染力,真正把生态文明理念讲深、讲透、讲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成为学生树立生态文明观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高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将生态文明课程纳入教师培训体系。立足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对教师进行生态知识系统培训,更新他们的生态知识结构,提升其生态意识、生态素养以及生态知识储备量,满足生态文明教育需要,保证生态文明课程教学效果。同时,要适应新时代生态文明教育需要,积极探索管理激励机制,健全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使得广大教师能够自觉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方面,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教育的整体水平和质量。

强化生态文明教育实践体验

生态文明教育不仅是课程教育、理论教育,更是实践教育、行为能力教育。只有在社会实践中运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才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形成系统的生态文明理念,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高校要注重加强生态文明理念的实践教学,结合学生兴趣和需求,依托校园文化建设,以贴合学生日常生活的话题吸引学生关注,利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国低碳日等时间节点,通过专题讲座、展览展示等方式宣传生态环保理念,让大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态文明建设与自身息息相关。

注重生态文明教育的日常化、生活化。把生态文明教育贯穿大学生学习与生活全过程,引导学生从自我做起,从维护宿舍环境、爱护花草树木、绿色消费等具体事做起,做生态文明理念的践行者。要用好思政大课堂,依托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有针对性地设计生态文明建设相关主题,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生态保护主题实践与志愿服务项目,深入工矿企业、农村社区进行实地体验,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大道理”,对生态文明建设形成更为直观强烈的感受,进而树牢生态文明理念、提高生态文明素养。

□孙衍芹

(作者单位:河北地质职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