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经济

政法

观点

深度

社会

教育

生活

文体

天下

地方频道



数字经济



金融


文化中国行丨千年窑火映古今

邢窑,中国白瓷最有名的窑口,素有“中华白瓷鼻祖”的美誉。在邢台市内丘县,有一座建在遗址上的博物馆——邢窑遗址博物馆。4月18日,记者前往那里一探究竟。

邢窑遗址博物馆展出的唐代白釉圈足碗残件。

眼前这座白色方形建筑颇具设计感,其内部为钢结构,外部饰以银色网状纹,白色代表邢窑白瓷,网状纹饰则象征出土的白瓷碎片。邢窑遗址博物馆副馆长李建华介绍,该博物馆是国内首家以邢窑为主题的遗址类博物馆,馆内展示的是2012年经考古发掘出土的邢窑窑炉等重要遗迹。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此处遗址入选了“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进入博物馆主展区,凌空而建的钢架环廊和如星辰般闪亮的点点灯光,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现代气息。然而一低头,几座古窑炉便猝不及防地撞入眼帘,令人仿佛瞬间穿越了千年时光。

2012年4月,内丘县进行城区改造时,在粮贸大厦区域发现了红烧土和碎瓷片。红烧土是土壤长期受火烘烤而形成。种种迹象表明,此处很有可能存在古窑遗址。当地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做出了工程停工另选他址的决定。此后历经半年的考古发掘,一处距今约1500年的古窑遗址终于重见天日。

邢窑遗址博物馆展示的隋三彩杯残片图。

“这处遗址考古发掘面积1200平方米,共发掘出北朝至唐代窑炉11座,灰坑144座,灰沟6条,水井35眼,墓葬22座,出土瓷器和窑具残片超过20万片,完整和可复原器物超过2000件。”讲解员柳梦珂说,我们现在看到的邢窑遗址博物馆,便是建立在这处考古遗址之上。

其实,这并不是内丘县境内第一次发现邢窑遗址。早在20世纪80年代,当地文物部门便发现了多处古窑址,印证了唐代文献“内丘白瓷瓯”的记载。尤其是1988年,内丘县西关北一带首次发掘出土隋代透影白瓷残片,最薄处仅0.7毫米,洁白莹润,光照见影,填补了邢窑研究的一页空白。

那么,记者面前这处邢窑遗址有哪些亮点?它凭借什么入选了“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这里最重要的收获是,发掘出土了成组的北朝至隋代连体窑炉,为邢窑已发现窑炉中最早的几组。”顺着环廊,柳梦珂引领记者来到一组编号为Y1—Y5的窑炉上方,“你看这5座窑炉毗邻而居,除了年代较早外,这种布局形式也非常罕见。”

记者俯身细观,果然,5座窑炉挨挨挤挤,环绕在工作坑周围,每座窑炉间几乎只有一墙之隔。

邢窑遗址博物馆主展区。 河北日报记者 张晓华摄

“建窑时,首先要向下挖一个3米左右深的大坑,形成一个窑前工作坑,然后再在坑壁上向四周掏洞,这样就形成了一组连体窑炉。”柳梦珂说,这种窑炉的优点首先是省时省力,一名窑工可以同时照看几座窑炉,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是可以“抱团取暖”,邢白瓷的烧制温度较高,连体设计可以让窑炉之间相互传导热量,达到聚温节能的效果。

除了“五连窑”外,记者还看到两组比较重要的窑炉。一组为隋代窑炉Y6—Y8,呈品字形布局;另一组为北朝至隋代窑炉Y10—Y11,南北相对而立。

记者发现,这三组窑炉完整度较高,窑门、火膛、窑床、烟道、烟囱等大部尚存,十分难得。柳梦珂介绍,邢窑早期多为地下窑,这样的建造方式,是窑炉能够历经千年而留存至今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形单影只的Y9,是出土11座窑炉中唯一一座唐代窑炉,建于地面之上,因而损毁也较为严重,如今仅留下残缺的一角。

邢窑遗址博物馆主展区。 河北日报记者张晓华摄

“另一个重要收获是,早期灰坑群和遗物的发掘出土。”柳梦珂指给记者看窑炉周边的众多灰坑,其中存有北朝遗物的灰坑20余个,是邢窑首次批量出土的早期遗迹遗物,也是该区域窑炉历史可上推至北朝的重要证据。

在展厅北侧的图片墙上,记者看到一张隋三彩杯残片图,显示其釉色以黄褐色和绿色为主。“隋三彩的出土,在邢窑中也是首次发现。”柳梦珂说,这说明至少在隋代时,邢窑就已成功烧制出三彩器。

这些突破性的考古新发现和文物工作者的潜心研究,让邢窑的神秘面容越来越清晰——

邢窑,因窑场所在地古属邢州而得名。它创烧于北朝,成熟于隋代,到唐时达到鼎盛。它的出现,改变了自东汉以来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中国陶瓷史上“南青北白”的新格局。邢窑分布较为广泛,主要在内丘、临城及邢台市区等地,而内丘城关一带,是邢窑遗址的中心窑场,也是邢窑研究的重点区域。

时光不老,邢窑的故事如今仍在继续。

李建华介绍,距邢窑遗址博物馆不远处,还修建了邢窑博物馆和邢瓷文化体验馆,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邢窑历史文化为一体,游客除了参观学习,还可以动手体验邢白瓷烧制技艺。此外,博物馆利用年节等重要节点,开展“寻邢窑迷踪,采瓷器之风”社教活动,让青少年现场感受邢窑文化的动人魅力,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线上线下联动,开展云游博物馆线上直播等活动,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让千年前的那一炉窑火,照亮他们探寻历史文脉、感受白瓷辉光的旅程。(河北日报记者 张晓华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