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经济

政法

观点

深度

社会

教育

生活

文体

天下

地方频道



数字经济



金融


知与行丨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既要促进科技研发与产业创新需求紧密对接,提高科技创新质量,也要消除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中存在的障碍,增强全过程转化动力

■通过培育壮大创新链、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圈,将创新优势、产业优势有机融合起来,实现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的良性互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以改革促创新、畅循环、强保障,通过深化经济体制与科技体制等方面的改革,破除阻碍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制度藩篱,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强调:“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增强产业创新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破解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融合度不高、科技创新转化慢问题的需要,是提高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效率的需要,是应对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的需要,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促进由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的单向推进向双向互促转变,由单一维度创新向多维度融合创新转变,由单一主体为主向多主体融合转变,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实现由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的单向推进向双向互促转变,持续壮大新质生产力规模与水平

按照一般的逻辑次序,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是单向推进的,即通过科技创新形成科技成果,再进行后续的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产业等。从科技成果到生成新兴产业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科技成果本身的质量,也就是是否具备生成新兴产业、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潜力;二是科技成果能否顺畅实现转化,因为这一过程是单向的,在转化链条中存在着各种难点、堵点、卡点,都会影响科技创新及时转化为新工艺、新产业。

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既要促进科技研发与产业创新需求紧密对接,提高科技创新质量,也要消除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中存在的障碍,增强全过程转化动力。一是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发展技术交易市场,推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落地落实,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二是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研究产业创新发展中的技术需求,在科技创新起始阶段就重视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市场化,使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互为导向、深度融合。三是积极发展新型研发机构。聚焦科技创新需求,建立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的独立法人机构,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良性互动。四是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企业直接面对市场和产业竞争,对科技创新需求最为敏感。要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让科技创新成果加快转化为产业创新实效。

实现由单一维度创新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转变,提高科技创新效率与效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加强科技创新的同时,通过工艺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组织创新、文化创新等全面创新,可以将一项技术创新成果的效应进一步放大,开辟出更多新领域、新赛道。如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催生出了平台经济、直播经济、数字经济、互联网医院等多样化的新业态,也催生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给世界带来颠覆性变革、呈现爆发式增长的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

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一是重视科技创新的巨大功能和基础性作用。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具有奠基性、颠覆性和引领性,要进一步强化原始创新、自主创新,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二是积极推进全面创新。目前世界产业竞争加剧,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培育了智能终端、绿色低碳、数据服务、数字创意、远程医疗等新产品、新业态。我们要立足自身实际,把握发展趋势和机遇,将技术创新与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全面创新系统化、内生化,积极发展由新技术深度应用而形成的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三是构建相关部门共同支持创新的协同机制。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涉及多个部门,要推进科技、发改、工信、商务等多个行业主管部门的深度协同,形成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合力。

实现由单一主体为主向多主体分工协作联动创新转变,增强链主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

在现代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中,大多是由多个企业、单位分工协作完成的。各单位或企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深度融合,高频互动,形成了创造新技术、发展新产业、搭建新业态、发展新模式的创新链、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圈。我们要通过培育壮大创新链、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圈,将创新优势、产业优势有机融合起来,实现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的良性互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推进多主体深度融合创新,一是积极构建创新链、产业链,并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衔接。将技术研发、小试中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程化、产业培育等创新链紧密衔接起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新兴产业培育、业态和模式创新、市场开拓、营销网络构建等互动起来,形成多主体深度融合的创新链和产业链。目前,我省已经形成了一批创新链、产业链,在各类开发区也形成了产业生态圈的雏形,如石家庄高新区的生物医药和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保定新能源产业、廊坊大数据产业等,要瞄准产业技术前沿和新兴产业的创新重点,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二是发展壮大链主企业、领军企业。充分发挥其在研发设计、分配资源、组织专业化生产、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的引领作用,构建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产业生态圈。三是加强场景供给,夯实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的市场化基础。遵循需求导向,优化场景供给流程,形成产品接入、场景实测、推广示范的全流程场景生长链条,加速科技成果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四是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创新网络。要瞄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实际需求,进一步提升科技金融、知识产权、创业辅导、会计、法律、科技咨询等方面的服务水平,积极发展中试和产业化配套的创新协作企业,为加速产业化和商业模式扩展提供配套支持。

推进高水平开放和京津冀协同创新,在深化分工协作中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京津科技资源富集,蕴含着强大的创新势能。我省产业基础深厚、门类齐全,要充分发挥地缘和产业优势,推进高水平开放和京津冀协同创新,大力引进京津创新资源,在深化分工协作中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京津科技成果在我省孵化、转化、产业化,不断提升整体科技创新能力、产业创新发展能力。

全方位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吸引创新资源、创新型企业等到冀创新创业。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促进京津冀区域间科技创新资源、产业发展要素等深度协同,实施差异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战略,增强我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生动力。要瞄准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目标和创新定位,在不断拓展协同创新廊道上实现新突破;瞄准三方协同创新需求,在协同创新需求交叉点、共振点上取得突破;瞄准完善京津冀协同创新平台和载体,积极探索多种类型、融合度更高的协同创新模式;瞄准构建京津冀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与京津现代服务业协同赋能我省先进制造业;瞄准吸引京津创新要素和创新型企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完善创新创业生态。

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为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营造良好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改革只在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搞是不够的,必须全面部署,并坚定不移推进。”我们要以改革促创新、畅循环、强保障,通过深化经济体制与科技体制等方面的改革,破除阻碍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制度藩篱,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在新的发展阶段,深化创新体制机制改革,要瞄准制约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卡点,在宏观科技管理、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科技人才激励与评价、产业组织和模式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突破难点、堵点,有效破解资源投入分散、项目设置低水平重复、科技产出效率低、管理服务不到位、不能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等难题,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同时,要营造鼓励改革、支持创新的浓厚氛围,适配差异化、针对性强的支持政策,充分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颜廷标

(作者系省社科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