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摄制:河北日报记者 贡宪云 纵览新闻 冯钰娇、马会波
一边是钢厂,一边是大海。
4月9日,在位于乐亭经济开发区的河钢集团唐钢公司采访时,公司首席专家师可新特意要了一辆车,带记者在厂区转了一圈。一路上,只见一条条巨龙般的管廊凌空飞架,将仓储、炼铁、炼钢、轧钢等车间串在一起,蔚为壮观。
“这条管廊的另一端,是唐山港京唐港区4号码头。”抵达原料场位置后,指着旁边一条长长的向远处延伸的全封闭管廊,师可新对记者说。
管廊,是钢厂运输物料的常见设施。然而,像唐钢这样密集建造管廊的并不多见。企业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该公司皮带通廊长48公里,介质管道长271公里。
4月9日,唐钢铁钢检测中心的机器人对钢样进行自动抓取。河北日报记者贡宪云摄
为何要建这么长的管廊呢?
这得从唐钢的特殊位置说起。2020年9月,唐钢从唐山市区搬到乐亭县,新厂区距离港口只有1.4公里。
按照“前港后厂”的工艺布局,唐钢在码头和料场间建设了皮带通廊,在各车间之间建设了介质管道,实现了物料的全封闭运输。
“过去,海上运来的物料、焦化厂的焦炭、自有矿山的铁矿粉,都得靠汽车或者火车运输。现在,管廊运输不仅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还从源头上杜绝了无组织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师可新说。
绿色,只是“沿海模式”带给唐钢的一个优势。借力退城搬迁,唐钢在装备升级中迈向高端化、智能化。
带着记者参观完厂区,师可新返回办公室。这时,唐钢公司热轧事业部部长助理白东明找上门,说:“又来了个高端订单,一起研究下。”
原来,国内一家钢管制造厂家急需一批高强度、高韧性、耐腐蚀的X80管线钢,用于国家LNG(液化天然气)输送管线建设。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找唐钢。
“X80管线钢对性能要求严苛,需要精准控制钢水成分,轧制难度相当大。”师可新笑着补充了一句,“话说回来,如果不是行业难题,客户也不会找咱们。”
师可新在钢铁行业干了24年,去过不少钢厂学习取经。
4月9日,唐钢铁钢检测中心技术人员在分析钢样检测结果。河北日报记者贡宪云摄
从全国乃至全球来看,唐钢装备的智能化水平都是名列前茅的,采用了模型化加热、智能检测化验等数字化技术,为精准化生产高端产品提供了数字支撑。
依托数字化装备优势,经过科研攻关,去年5月,唐钢生产的上千吨X80管线钢通过国家管网集团的评审,拿到了市场应用的“通行证”。
钢厂“气质”,因数字化而变。
走进唐钢热轧车间,600多米长的轧钢产线上,几乎看不到人。从加热炉出来的一块块火红的钢坯,沿着轧机辊道前进,经过粗轧、精轧等工序,仅用两三分钟时间就变成了薄薄的钢带。
“轧辊是轧机的核心部件,受生产环境影响,定期就得更换清洗。”白东明说,过去,这是个精细活,需要多名技术娴熟的工人互相配合才能完成。现在,通过智能化模型,轧辊可沿着轨道自动传送到轧机上,还能实现轧制数据自动记录。
同时,在钢卷喷号等劳动强度比较大、较为危险的岗位,一批智能机器人上线,实现“机器人代人”。
唐钢积极应用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化模型等先进技术,打造国内钢铁业首个覆盖全流程的数字化平台,被评为国家2022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
世界一流的智能化装备,催生世界一流的高品质产品。
记者注意到,唐钢生产的极薄锌铝镁板、超厚镀层镀铝板、超高强汽车钢等高端产品中,很多带着“极”“超”这样的字眼。
根据厚度和强度的不同,钢材分为极薄、薄、常规厚度、厚、超厚以及一般强度、高强、超强等种类。
“常规和一般产品谁都能做,我们要做就做别人做不了的。”唐钢高强汽车板有限公司生产技术室主任兼技术专家池永清说,这就像登山一样,要有志气爬最高的山。
2021年,他们研制超厚镀层镀铝板时,遇到一个难题——镀层太厚了,总是出现镀层不均匀和钢卷翘边的情况。
优化物料配比,没用。调整工艺参数,仍然没用。
最后,他们根据以往镀铝板的生产数据分析,创新思路,对生产设备部件进行了优化改造,经过多次试验,这才解决了问题。
迈过一道道坎,登上一座座山峰,唐钢争做突破“卡脖子”难题、研制高端产品的引领者。
他们生产的0.35毫米极薄规格镀层锌铝镁板,填补了国内空白。其中,锌铝镁板电机壳产品在国内唯一通过全球第一大汽车技术供应商德国博世集团的认证。
他们生产的2000兆帕级别超高强汽车板,是全球目前强度级别最高的钢铁材料。
3年多时间,唐钢可生产的热轧钢种已由搬迁前300多个增加到500多个,热轧、冷轧产品高端品种钢比例分别达87%、76%。
“新能源汽车、家电、光伏等领域销售业务全面开花,其中一家车企3月汽车钢订单达到3万吨。”池永清说,朝气蓬勃的唐钢,正在新赛道上加速奔跑。
在唐钢的示范带动下,唐山国堂钢铁有限公司、河北天柱钢铁集团等唐山钢企纷纷退城搬迁至渤海之滨,成为“沿海模式”的新成员。
借力综合大港壮大临港产业,唐山在乐亭、曹妃甸区等地加快建设沿海临港精品钢铁基地,推进沿海经济带跨越发展。
沿海临港布局,正成为河北钢铁业转型发展的新优势。(河北日报记者 贡宪云)
4月9日,唐钢热轧车间轧钢产线几乎看不到人,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河北日报记者贡宪云摄
记者手记
用蓝色思维塑造新优势
在唐钢厂区行走,可见道路旁边的灯杆上悬挂着红色标语,上面写着“钢铁报国、向海图强”八个大字。
唐钢始建于1943年,是新中国重要的钢铁基地。长期以来,唐钢虽然地处沿海城市唐山,可因为身在市区,与大海尚有一段距离,守着海却享受不到沿海优势。拥抱大海,只能是唐钢人遥远的梦想。
“当时,每天都有大量的原料从海边运到厂区,不仅耗费时间,物流成本巨大,而且给城区带来了很大的环保压力。”唐钢一名工作人员说。
2020年,从城区搬到渤海之滨,唐钢迎来了与海共舞的契机。
作为沿海省份,河北提出向海发展、向海图强,深化港产城融合,加快建设陆海联动、产城融合的临港产业强省,打造河北沿海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按照“前港后厂”工艺布局,唐钢发挥临港临海资源优势,设管廊,建产线,优管理,努力打造引领行业的“技术高地、创新高地、产品高地、智能制造高地和绿色发展高地”。
国家2022年度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2023年度国家级绿色工厂……3年多来,凭借“沿海模式”,唐钢取得一个又一个骄人战绩。
令记者感触最深的,是唐钢高强汽车板有限公司展厅一处名为“汽车用钢—常规特色产品”的展台。要知道,十多年前,能够打入汽车市场还是河北钢企莫大的骄傲。而现在,宝马等知名车企纷纷进入唐钢的“朋友圈”,汽车用钢已成为企业的“常规产品”。
唐钢的故事告诉我们,沿海资源是河北不少钢企发展的天然优势。可是,资源优势不等于产业优势。应树立沿海思维、创新意识,摆脱传统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发挥沿海临港物流成本低等优势,优化品种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建设现代化沿海钢铁基地。
用蓝色思维武装头脑,用博大胸怀拥抱大海,河北钢铁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贡宪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