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经济

政法

观点

深度

社会

教育

生活

文体

天下

地方频道



数字经济



金融


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后仙庄村:面花工坊里 旱碱麦飘香

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后仙庄村

面花工坊里 旱碱麦飘香

2月27日,在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后仙庄村的黄骅面花非遗工坊,工作人员正在制作面花。河北日报记者王雅楠摄

2月27日,记者来到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后仙庄村,跟随该村党支部副书记刘玉锁走进了黄骅面花非遗工坊。

“去年10月,黄骅面花非遗工坊投用。”刘玉锁说,“2023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沧州市,考察了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

当时,田埂边的长桌上,摆着不同品种的旱碱麦种子及挂面、面粉、面花、全麦面包等。总书记仔细察看,问道:“旱碱麦做的面食口感有什么不一样?”

“和普通小麦相比,旱碱麦加工的面食麦香味比较重,有嚼劲,挺受欢迎的。”农技人员说。

“总书记强调,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开发推广,有效拓展适宜作物播种面积,积极发展深加工,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总书记的殷切嘱托鼓舞了我们的干劲。”刘玉锁说。

在黄骅面花非遗工坊,记者看到,4名工作人员正在制作面花,村民张敏在一旁仔细地观察着。

和面、揉面、磕花、蒸制……工作人员黄丽颖一边制作面花,一边向张敏讲解着制作面花的相关工序。不一会儿,一屉有龙、鸡、鱼、元宝等造型的面花便呈现在大家眼前。

“这面花的形状很多,创意新颖,专业的就是不一样。”张敏说,黄骅面花非遗工坊不仅加工销售面花,还注重传承面花制作技艺,她已经参加过两期公益性技能培训,今天又来学习了。

今年55岁的张敏爱做面花、爱吃面花,每年临近春节,她都会给亲戚朋友蒸制面花,并一直想建个面花加工坊。

“我虽然会蒸制面花,但还是传统的做法。在黄骅面花非遗工坊,不仅可以学习专业的面花制作技艺,还可以了解面花的市场需求。”张敏说。

黄骅面花非遗工坊由河北帝鉴食品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管理,该公司副总经理黄丽颖介绍,公司创始人孙建军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黄骅面花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他带领团队将推广非遗文化、促进群体就业、做大特色产业相结合,将传统面花制作技艺与当今社会文化相结合,让传统面花之美通过产品创新展现给大众。

后仙庄村有4300余亩耕地,其中大部分种的是旱碱麦。刘玉锁说:“黄骅面花的原料是旱碱麦。去年,村里种植的旱碱麦实现了大丰收。如今,建起了黄骅面花非遗工坊,这是好事。我们村将来可以依托工坊搞旱碱麦深加工,延伸旱碱麦产业链,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河北日报记者 王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