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经济

政法

观点

深度

社会

教育

生活

文体

天下

地方频道



数字经济



金融


关于河北省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关于河北省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2024年1月21日在河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杨永君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河北省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审查,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届历次全会部署,认真执行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审查批准的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解放思想、奋发进取,统筹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恢复向好,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各项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许多方面发生了令人鼓舞的可喜变化。

(一)经济运行调节有力有效。全面落实国家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深入实施国家出台的恢复和扩大消费、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吸引外商投资等方面政策,结合河北实际,制定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分领域、分行业、分区域靶向调节,全力保障煤电油气运要素衔接,推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应享尽享。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全省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650亿元,惠及纳税人缴费人超370万户次。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1%,制造业贷款余额增长17.4%,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32.4%,全省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下降39个基点,金融不断为实体经济注入“源头活水”。全省经济运行克服重大洪涝灾害等不利因素影响,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速。

(二)灾后恢复重建扎实开展。妥善应对史所罕见的洪涝灾害,连续发布预警,全力开展抢险救援,有效处置一系列重大险情,受困人员得到及时转移,受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把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抗洪抢险救灾斗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再接再厉抓好灾后恢复重建,第一时间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指导意见及系列配套政策,对16个受灾重点县(市、区)建立对口帮扶机制,争分夺秒抢通修复水毁基础设施,采取超常规措施预拨付补偿救助资金、预赔付保险资金,全力推动工商企业复工复产复市,受灾地区生产生活秩序有序恢复,受灾学生按时开学,完成入冬前的16.5万多户灾毁房屋修缮加固重建任务,有力保障了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三)重大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召开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建立健全协同发展机制,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工作办公室,协同落实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重点任务。203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同事同标”,推出两批71项资质资格结果互认事项,涉企经营事项全部实现“跨省通办”。深化重点领域协同,津兴城际、京雄高速建成通车,石家庄至沧州实现高铁直通,京津水源上游流域生态补偿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列入协同立法规划。坚持“迈开两条腿、对接各部委”,全省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329家,实现历史性突破。大力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支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若干政策措施,出台“雄才16条”,“三校一院”开学开诊,4家央企总部建设进展顺利,4所高校雄安校区开工建设,雄安高校协同创新联盟成立,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挂牌运行,启动区重点市政基础设施基本建成,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

(四)内需潜力加快释放。更好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性作用,实施重点项目建设“强引领·增动能”行动,灵寿抽水蓄能电站、青山水库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张北压缩空气储能示范、石衡高速等项目建成投产,全省基础设施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7.7%和28.5%。强化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建立健全项目融资政金企常态化对接机制,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226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1932亿元;争取国债两批下达768.48亿元,涉及项目1009个;优化工业用地供应方式,累计供应建设用地56.5万亩,省重点项目保障率达到100%。出台促进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定期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民间投资增速企稳回升,剔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的民间投资增长14.5%。实施“居民消费提振年”活动,出台旅游包车周末与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通行等撬动性举措,各级财政投入汽车促销资金近1.5亿元,建成省级示范商业街12条、县级寄递物流公共配送中心115个,石家庄湾里庙步行街获批第三批国家级示范步行街,全省接待游客和实现旅游收入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110.8%和108.6%,“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五)转型升级成效明显。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组建科技特派团驻企服务,重组获批石药集团、以岭药业、英利集团、燕山大学4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新建院士合作重点单位42家,新增省级重点实验室33家、技术创新中心108家、工程研究中心29家、企业技术中心76家,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15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超2万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755家。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成立钢铁行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联盟,组织绿色建材下乡,累计认定38家化工园区,举办河北首届服装服饰博览会,6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79家企业入选国家绿色工厂名单。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出台生物医药“1+3”、电子信息“1+5+5”等政策措施,举办中国生物制造产业发展大会、白石山第三代半导体峰会,联合京津打造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6条产业链,新增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领域3个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保持全国第一。重要农产品生产供给更加稳固,全年粮食总产762亿斤,创建20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净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6家、累计达1000家,主要“菜篮子”产品首都市场占有率达4成。

(六)改革开放全面深化。主动对接国家部委,积极争取国家重大政策改革试点落户河北。修订《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深入开展拖欠账款、行政执法等8个领域问题整治,全面推行招标投标“双盲”评审,民营企业中标额由6月的39%上升至12月的56%。推出90项“高效办成一件事”服务,上线运行“河北惠企利民政策通”平台,推进所有涉企和民生事项进驻政务服务大厅,政务事项“全流程网办率”达82%,12345热线更加便企利民。制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若干措施,建立健全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开展“服务个体户、助力稳增长”活动,省市县三级共设立202个企业服务中心,全省新登记经营主体增长27.8%、平均每天净增企业超过700家,33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在全国评估中获评A级。落实企业上市前扶持政策,全年新增上市过会企业9家,中船特气公司实现全省科创板上市零的突破。在全国率先印发实施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全面推行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电子化管理。全面完成国家级首批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县试点任务。完善电力、天然气价格体系,延长阶段性降低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用电成本政策、惠及市场主体363万户,全省151个通气县(市、区)全部完成天然气顺价工作、缓解价格倒挂矛盾41亿元。实施“招商引资突破年”行动,成功举办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实施“外贸创新提升年”行动,制定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19条和支持跨境电商发展10条措施,石家庄、唐山列入国家跨境贸易便利化试点,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曹妃甸片区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雄安综合保税区成功获批,全省出口总值增长9.3%。

(七)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强化大气污染源头管控,实施多污染物协同减排和区域协同治理,设区市空气质量“退后十”成果得到巩固。深化重点河湖整治,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保持在80%以上,地表水Ⅴ类及以下国省考断面全部消除。加强受污染耕地和建设用地管控修复,积极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出台钢铁等七个重点行业创A标准,梳理污染治理和节能降碳技术112项,重点行业新增环保绩效A级企业45家,A级钢铁企业达到36家。大力实施重要生态工程,完成营造林627万亩、退化草原修复治理44万亩,压减地下水开采量1.89亿立方米,新增2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2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出台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若干措施,张家口、唐山、承德列入国家碳达峰试点,5个项目列入国家第二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下降2%以上。

(八)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加大民生保障投入,全省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到81.3%。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扎实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全省城镇新增就业89.9万人。抓好重要商品稳价保供,米面肉蛋奶等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0.6%。稳步提高社保待遇水平,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至138元,城市低保标准达到756元/月、增长6.3%,农村低保标准达到6801元/年、增长13%。强化防止返贫监测,持续深化产业、就业、科技、消费帮扶和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4个县(市)列入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8个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充,新创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57所、高中9所,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现制度化、常态化。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省市县疾控局全部挂牌成立,新增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统筹做好“一老一小”工作,制定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全省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17个。20项民生工程全部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总的看,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审查批准的2023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较好,26项指标中预计有21项能够达到或超过计划目标。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6%,进出口总值增长7.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7%。受房地产业运行低迷等因素影响,服务业增加值全年增长5.5%,低于计划目标1个百分点;受城镇人口自然增长以及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放缓等因素影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全年预计达到62%左右,低于计划目标1个百分点;受下游需求减弱、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生物、电子信息等产业增速不快,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7.5%,低于计划目标0.5个百分点;受沙尘天气等因素影响,地级城市PM2.5平均浓度全年为38.6微克/立方米、略高于2022年全年的37.8微克/立方米,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全年为68.5%、低于2022年全年的74%,未实现“持续改善”的计划目标。

二、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届历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

(二)主要目标

2024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共设置7大类26项指标。

——综合经济实力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

——创新能力稳步提高。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0%,技术合同成交总额比上年增加100亿元以上,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1件。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5%。

——环境质量稳定向好。地级城市PM2.5平均浓度、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持续改善,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确保不高于上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2%。

——对外开放不断深化。进出口总值增长3%左右,出口总值增长3%左右,实际使用外资与上年持平,开发区营业收入增长8%左右。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86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

——安全保障能力增强。粮食总产量达到740亿斤以上,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达到7600万吨标准煤。

三、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2024年,要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刻领会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五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全面把握“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要求,认真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做好九方面重点工作。

(一)实施重大国家战略,推动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是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抢抓中央一揽子支持政策重大机遇,细化落实疏解支持政策,不断增强新区吸引力。加快首批疏解的央企总部、高校、医院等项目建设,力争年底前形成标志性形象。精心打造雄安新区未来之城场景汇,推动最新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孵化转化产业化场景化。集中力量建设启动区及起步区第五组团北片大学园区,加快昝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完善联通雄安站和雄安新区的交通“微细血管”,持续推进京雄快线、国贸中心等重大工程和城市功能类、公共服务类、商业开发类等项目建设。加快要素集聚,搭建一流创新平台,建立专业化创新创业空间和国家级孵化器,打造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巩固拓展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成果,统筹推进补水、治污、防洪,确保淀区水质巩固保持在Ⅲ类。

二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筹备召开2024年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做好京津冀协同发展10周年集中宣传活动,高质高效推出新一批合作事项,扩大资质资格互认范围。推进交通互联互通,加快雄商、雄忻高铁和石衡沧港城际等项目建设,力促石家庄至张家口直达高铁尽快开通、承平高速建成投运。深化产业协同协作,抓好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产业链建设,接续谋划第二批重点产业链图谱绘制;推动更多央企总部及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等落户,更好发挥带动创新、发展产业、培植税源作用。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持续深化京津冀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功能,扎实推进京津冀医联体提质增效、养老服务政策实现互认。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推进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管理机构实体化运行,加快推进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大力发展后奥运经济,推动冰雪运动、冰雪产业、冰雪旅游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张家口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

(二)全力扩投资促消费,拓展内需增长空间

一是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水利方面,推动娄里水库、乌拉哈达水利枢纽、北拒马河调蓄、献县泛区、东淀蓄滞洪区等工程开工建设,推进青山、茅岭底水库及白沟河治理等工程建设,实施大清河、北三河、永定河、子牙河、黑龙港等水系治理工程。推进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建设,加快更新排水管网、泵站等排涝设施,实施城市道路桥涵提标修复,推进城市地下空间安全提标改造。交通方面,加快集装箱、原油、天然气等专业化码头建设,推进石家庄机场、唐山机场等改扩建,深入实施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力争石雄城际年内具备建设条件,加快石太高速等项目建设,持续优化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布局。

二是激发有效投资活力。充分发挥省重点项目引领支撑作用,在传统产业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一批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强化建设要素保障,提前介入重大项目选址,优先保障用地计划指标,做到“应保尽保”;做好重大项目与能耗双控目标统筹衔接,实行重大项目能耗单列;拓宽项目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发国债及其他国家资金,健全完善项目融资政金企常态化对接机制,扩大制造业企业、科技型企业融资规模。抓好增发国债项目建设,推动项目在6月底前全部开工、年底前国债资金全部使用完毕。优化民间投资环境,落实国家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定期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盘活国有长期闲置但具有潜在开发利用价值的老旧厂房、文化体育场馆等资产;搭建民间投资问题反映和解决渠道,定期开展民间投资问卷调查,畅通直诉问题路径,形成问题线索“收集—反馈—解决”的闭环管理机制。

三是千方百计促进消费。组织开展汽车油品促销活动,完善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活跃二手车市场,扩大汽车及石油制品类消费。组织开展“家居焕新消费季”活动,促进家居产品下乡,提升家居消费。深入实施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发展战略,支持各市探索打造消费名品方阵。持续拓展文化旅游体育消费,研究推出一批演艺、文化、体育、会展等高人气消费品牌,举办石家庄国际动漫博览交易会和京张全季体育旅游嘉年华活动,开展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试点城市建设,打造一批高品质文商旅结合的网红打卡地,进一步提升“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品牌影响力和吸引力。组织实施第二批河北老字号认定,培育国货“潮品”消费新增长点。培育石家庄、唐山、邯郸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抓好国家“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建设,推动唐山河头老街等17条省级试点步行街建设,支持各市引进一批知名品牌首发店、旗舰店,推动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等商业网点设施建设,发挥定州、新乐、河间、平泉等4个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活跃城乡商贸市场。

(三)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一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完善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协同服务体系,建立区域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清单机制,联合京津共建跨区域概念验证、中试熟化等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加快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河北中心、雄安中心建设,开展京津高校院所“河北行”活动,引进合作一批重点科研机构和高端人才。深入落实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等政策,引导企业把优惠资金和奖补资金持续投入研发。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和多元化投入机制,深化“揭榜挂帅”工作机制,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持续开展国有企业研发投入“三年上、五年强”专项行动,发挥科技特派团作用,探索企业主导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积极打造和开放创新应用场景,制定实施三年行动方案,遴选培育一批专业服务机构和专业人才。加强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建设,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00家。

二是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落实技术改造投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支持钢铁、石化等优势传统产业加快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编制钢铁行业先进工艺技术装备推荐目录,有序推广氢冶炼等低碳工艺,推动钢铁行业产品向材料级方向转型。加快化工园区中试基地建设,力争石炼化绿色转型发展、华北石化减油增化等重大项目取得实质进展,推动产业链条向精细化学品延伸。强化工业设计和品牌赋能,持续提升建材、食品、纺织行业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组织钢铁、汽车等产业链上下游产需对接,推动企业降本增效。推进质量强省建设,加强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管理,用先进标准引领质量提升,打造更多高端品牌。

三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行动,发展壮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电力装备等产业集群,推动华恒生物沧州生物基新材料、普兴电子碳化硅外延片等重大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实施新能源汽车产量倍增行动,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建设,推进石家庄、唐山等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建设。支持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出台加快北斗规模应用及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提升北斗芯片、模组及终端的产业化水平。实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提质增效行动,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服务等,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建设。

四是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支持张家口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在中心城市及周边适度超前布局边缘计算、智能计算等基础设施,打造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京津冀枢纽节点。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加快实施十万企业上云工程,推动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制定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导向目录,推动5G轻量化技术进园区、进企业,实施一批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项目。实施“人工智能+”应用行动,在石家庄、廊坊等地建设全国领先的“算、存、运”数字基础设施和服务基地。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

(四)纵深推进改革攻坚,激发经济发展动力活力

一是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落实国家即将出台的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行动方案和支持雄安新区营商环境创新若干措施,以更大力度落实京津冀营商环境“1+5”合作协议。深入落实《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全面对标世界银行新评估体系,扎实推进营商环境升级2.0版改革。推进县域营商环境“微改革”,培树若干单项指标领域的示范县、示范市,打造一批富有地方辨识度的集成改革品牌。抓好雄安新区、廊坊北三县、秦唐沧港口等重点区域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提炼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开展失信治理专项行动,优化诚实守信、遵约践诺的信用环境。开展“双盲”评审深化年活动,进一步完善招标投标运行机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完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配套措施,健全与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着力解决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严厉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依法保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让企业安心经营、放心创业。

二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落实不当干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行为防范事项清单,开展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专项执法行动,加快京津冀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研究制定落实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改革措施,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扎实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完成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任务。深化财政领域改革,落实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支持市县涵养税源,提高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扩大金融顾问走进开发区试点范围,加强企业上市前政策扶持,帮助企业精准对接资本市场,多措并举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绿电绿证市场交易机制,落实煤电容量电价机制。

(五)切实稳住外资外贸,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一是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实施招商引资提效工程,积极开展国际化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办好2024年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依托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国家重大经贸活动平台开展专题招商推介活动。赴欧洲、日韩、新加坡、港澳等重点国家和地区开展专题招商活动,吸引更多世界500强投资项目落户。落实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强化外资项目全方位、全过程、全周期服务,及时回应外资企业关切,引导外资企业增资扩产。加强与国内知名民企沟通衔接,精准招引一批优质合作项目。同时,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鼓励钢铁、装备制造等企业“走出去”,推动晶澳太阳能越南晶硅电池工厂等重点项目建设。

二是推动外贸优化升级。培育壮大外贸主体,省市县分级对重点外贸进出口企业进行包联服务,巩固外贸存量;建立外贸潜力企业清单,为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提供公共服务,扩大外贸增量。实施“冀货出海拓市场”活动,组织企业参加境外知名展会。组织“国际采购商河北行”活动,在安平丝网、平乡童车等外贸基地举办精准采购节,扩大县域特色产品出口。建立汽车重点出口企业联络服务机制,提升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制定《河北省跨境电商跨越发展行动计划》,推广“跨境电商+产业带”发展模式,培育一批重点跨境电商产业园,鼓励企业在重点出口市场谋划布局一批公共海外仓。支持全省外贸基地搭建国际营销服务、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持续开展送服务到基地活动。加快曹妃甸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发展。推动石家庄加快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建设。支持国际陆港建设,合理布局开行线路,提升中欧(中亚)班列货物附加值。

三是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开展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示范创建行动,加快建设高水平制造业集群,打造一批环京津产业协作示范园区和国际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开展自贸试验区创新提升行动,积极推动自贸试验区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努力在生物医药、大宗商品贸易、国际商贸物流等重点领域取得新进展。落实国家推动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23条政策,做大保税加工、保税物流等传统业务,积极发展保税维修、保税研发、融资租赁等新兴业态。推动沿海地区开放发展,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开拓国际航线,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深化港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临港产业强省。

(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是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京津共同编制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编制完成石家庄都市圈发展规划,加快融入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支持冀中南转型升级示范带建设,增强唐山、保定、邯郸、沧州等区域中心城市和重要节点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建立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有序推行电子居住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水电路气信邮等配套设施更新提升,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推动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深入实施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领跑者”企业培育行动,打造一批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力强、就业容量大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持续开展“冀有特色”品牌推介行动,培育一批具有河北特色的名县名品。全面提升县城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补齐县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支持固安、正定等5个国家示范县城建设,加快推进元氏、平泉等8个燕赵宜居县城样板县建设。提升园区设施和服务标准化水平,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建立投资全周期一站式服务机制,促进产业园区提级扩能。

三是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处理体系,推进农村有机生活垃圾、粪污和农业生产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分类推进重点区域生活污水治理,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和小型集中供水工程标准化改造,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全面提升科教文卫保等公共服务水平,布局建设9个省级和美乡村示范区、200个左右和美乡村示范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推进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增收三年行动,开展“百企联百县”行动,强化产业、就业、科技、消费等帮扶,对62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给予倾斜支持,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组织当地脱贫人口、监测对象、低收入人口和受灾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增加收入,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四是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深入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开展小麦亩产跨千斤、玉米单产提百斤示范行动,加强农资供应和农技指导,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目标任务。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严重灾损农田修复任务。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示范,筛选推广10个耐盐碱作物成熟品种,建设20万亩盐碱地高标准农田,旱碱麦种植面积发展到150万亩。打造高水平“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以衡沧高品质蔬菜产业示范区为重点,建设设施高端、品种优良、技术先进的设施蔬菜规模化园区,持续推进“河北净菜”进京,建设一批畜禽标准化养殖场,稳定生猪生产,加快推进奶业振兴。加快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继续实施中药材等五个千亿级产业重大项目提升行动,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和特色产品品牌,构建生产、加工、保鲜、储藏、物流、销售等全产业链,积极发展中央厨房、农产品电商等新业态,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七)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污染治理。强化源头管控、多污染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落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全域控尘、工业企业深度治理等行动,开展低效失效大气污染治理设施排查整治,巩固拓展“退后十”成果。强化重点流域系统治理和渤海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入海河流总氮治理,积极创建美丽河湖、美丽海湾,全省地表水国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1%。推进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整治耕地周边历史遗留固体废物,抓好废旧农膜和农药包装物治理、塑料废弃物回收处置,完成已排查出的114个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实施创A领跑计划,制定激励政策,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环保绩效创A。推进省级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建设。

二是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深入贯彻落实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制定美丽河北建设实施意见,编制美丽河北建设规划纲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力争创建4个以上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或“两山”基地。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统一监管,推进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积极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抓好北方防沙带等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工程建设,支持塞罕坝林场“二次创业”,全省营造林600万亩。深化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压减地下水开采量1.6亿立方米,力争生态补水20亿立方米。

三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示范行动,推进张家口、唐山、承德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聚焦重点碳排放县、重化工业园区和企业,组织开展省级碳达峰试点创建,评选省级低碳零碳负碳典型应用场景,加快实施一批绿色低碳省级示范项目。落实产业政策、环境影响评价、节能审查等准入要求,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加快重点碳排放行业绿色低碳改造,提升建筑能效水平,优化建筑用能结构,稳步推进“公转铁”“公转水”,推动运输工具装备低碳替代。探索实施钢铁行业碳排放“双控”措施。

(八)实施更多惠民举措,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一是持续抓好灾后恢复重建。紧盯灾后恢复重建硬任务,确保入汛前完成道路、电力、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修复任务。统筹灾后恢复重建和乡村振兴,加强村庄规划和风貌引导,提高村庄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水平,加快受损学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养老院等重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抓紧修复灾毁农田和农业设施,推动复垦后的耕地加快恢复农业生产功能。

二是拓宽就业渠道。统筹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多渠道帮助农民工外出务工、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做好困难人员就业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优化公共就业服务,持续开展“春风行动”等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搭建求职招聘高效信息对接平台,推动招聘服务进园区、进企业,支持各类企业稳岗拓岗。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支持招工企业与技工院校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开设订单班、学徒班、冠名班,强化技能人才培养。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初创实体扶持力度,提供低成本、便利化的中小微企业孵化服务,组织开展创业大赛、展示交流等推介活动,培育一批创业主体。

三是强化基本民生保障。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稳步提升社保待遇水平。全面落实企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巩固工伤、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健全完善医疗保障政策体系,抓好唐山国家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耗材集采,进一步降低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加强城乡特殊困难群众帮扶,做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残疾人福利保障等工作,强化特困人员等重点群体兜底保障,确保不发生因灾因病返贫致贫问题。保障粮油肉蛋奶果蔬等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保持物价水平总体稳定;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兜牢民生底线。

四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实施教育强省战略,开展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扩大公办幼儿园学位供给,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支持骨干高校和优势学科优先发展。推进健康河北建设,加快8个国家级、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启动省级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实施百强县医院提质行动,倾斜支持基层医疗机构提质,稳步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水平。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深入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扎实开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高标准举办“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加快体育强省建设,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体系、群众赛事活动体系和科学健身指导体系,着力推动全省体育高质量发展。同时,精心实施20项民生工程,力促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群众。

(九)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河北

一是有效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推动房地产市场恢复向好,因城施策用好住房公积金等政策工具,落实好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更好满足合理购房需求;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扎实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引导商业银行做好配套融资,加快项目建设交付。推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稳妥推进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和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对非法集资等各类非法金融活动早识别、早处置。严控政府债务风险,加强政府债务“借用管还”全流程管理,合理把握举债融资规模,坚决遏制新增政府隐性债务,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确保到期政府债券本息及时足额偿还。

二是全力保障能源安全。全面落实新型能源强省行动方案,加快构建清洁高效、多元支撑的能源体系。加快风电光伏项目高质量开发建设,利用现有居民房屋、公服建筑、工业园区等屋顶资源建设分布式光伏,合理利用零散土地资源探索分散式风电,大力推进海上风电开发。稳步推进地热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加快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开工建设蔚县、邯郸北500千伏等一批电网工程,建成1000千伏雄安及邢台主变扩建等工程。制定促进储能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储能规模化布局,加快推动11个抽水蓄能项目建设,确保承德丰宁360万千瓦项目年底前全容量投产。抓好煤炭稳产保供,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步伐,科学规划建设应急储备基地,全力保障用煤需求。保障电力安全供应,加快推动16个重点火电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沧东三期扩建等项目。加强油气保供,推动华北、冀东油田持续稳产,进一步扩展气源供应渠道,完善省内输配管网体系,提高农村和未通气地区的管网覆盖率。

三是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强化矿山、交通运输、危化品、城市消防等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切实防范发生重特大事故。强化食品药品安全、重点工业品、特种设备等领域监管,筑牢产品质量安全底线。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尽快完成消防救援机动队伍组建,年底前建成投用国家华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立完善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机制,抓好防汛抗旱、森林草原防灭火、抗震救灾、综合减灾等工作,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各位代表!做好2024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