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
省政协委员 安庆杰
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工作重心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各项工作虽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但前进道路依然任重道远。
进一步加大争取国家层面政策支持的跑办力度。省有关部门与雄安协同发力,重点围绕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落地、金融机构疏解等方面,争取中央和国家相关部门更大支持,推动一揽子特殊支持政策更多更好转化为雄安建设发展动能。
加强在项目建设、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省有关部门在中央资金项目申报、水利防洪设施建设、京雄政务服务同城化、数字经济发展、“未来之城”场景汇搭建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助力雄安聚要素。
推进雄安与周边城市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周边城市进一步深化与雄安的协同,提早谋划布局,完善承接环境,打造雄安研发、周边转化发展格局。同时,深入研究如何借力借势中央给予雄安的特殊支持,延伸政策优势,助力地方发展。
强化雄安经验分享共享。梳理总结在城市规划和管理、土地与住房制度改革、投融资制度创新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向全省复制推广。
科技创新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省政协委员 张富民
我省虽是农业大省,但仍存在科技创新驱动力不强、农业产业体系不完善、农产品附加值偏低等问题。
聚焦乡村产业振兴需求,在科创重心上实现新突破。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源头供给;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进行技术研发,突出乡村产业实用技术自主创新;联合国内外先进科研力量,谋划农业科技创新工程。
聚焦创新链条,在关键节点上实现新突破。以创新驱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增值,打造京津中央厨房和预制菜基地。通过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打造更多河北名优“土特产”。拓展乡村产业新业态,加强农业与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
聚焦创新要素,在特色资源开发上实现新突破。发展新型设施农业,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打造数字农业应用场景,促进资源要素高效配置和农业产业链高效协同。建设数字冷链物流网络,形成仓储保鲜冷链之间、冷链与物流基地有效衔接。
聚焦乡村产业振兴政策,在增强支持合力上实现新突破。争取优质人力资源供给,建立人才返乡机制,鼓励科技等方面人才回乡创业就业。支持乡村产业服务综合体,构建全方位科技强农服务体系。构建多元化利益分享机制,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
聚焦补链强链延链 增强新能源产业链韧性
省政协委员 孙立军
我省已初步形成京津冀区域绿色电力主要供应基地,但对标国家能源工作规划部署和先进地区发展态势,还需进一步增强产业链韧性,实现高质量发展。
坚持创新引领,进行高效补链。依托能源领域优势企业,加快与京津合作步伐,协同设立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专项计划,提升产业链韧性。引进一批顶尖人才或院士团队,加强学科建设,构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三位一体”的人才流动机制。健全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机制,推进京津新能源科技创新成果在冀转化。
增强集聚效应,着力推进强链。整合全省新能源优势资源,健全产业配套机制,完善新能源产业结构。发挥链主企业优势精准招商,构建“政府+链主企业+产业园”模式,打造优势产业集群集聚新高地。立足政策端、资金端、空间端、研发端、合作端,构建产业发展格局。
突出产业升级,大力支持延链。加强配套电网和输电通道建设,合理配置储能装置,增强绿色电力消纳能力。推动产业链协同对接平台建设,推动更多产业链上下游关联配套企业落地。推动新能源产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建设一批数字化转型项目。
建设“三防”体系 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省政协委员 徐泽升
面对去年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为战胜风险挑战提供了根本遵循。必须把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落实落细中共河北省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安全发展的主动权。
坚持调优配强,加快推进“人防”体系建设。整合设立河北省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配足配强应急管理部门干部队伍,推动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增强各级专业救援队伍实战能力。完善应急联动和应急响应机制,深入开展全民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全面开展避险疏散演练。
坚持强基固本,加快推进“物防”体系建设。用足用好国家增发国债政策,加快构建防灾减灾工程项目和工程体系。推进应急救援装备提档升级,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推动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完善优化农房保险,加快推出巨灾保险。
坚持智慧引领,加快推进“技防”体系建设。完善专业监测站网布局,健全各类灾害监测体系。整合相关部门管理系统数据资源,提高监测预警数据汇交和信息共享水平。支持灾害易发区配备卫星电话等必要装备,提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发挥政府引导基金杠杆作用 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省政协委员 刘中林
政府引导基金是引导社会资本支持重大产业和重要领域发展的政府专项资金,在经济发展中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优化基金组合,高位统筹推动。完善省级政府引导基金现有管理体制,优化组合,形成“拳头”。建立省市县领导高位推动的政府引导基金协调推进机制,统筹推进基金落地。
完善管理办法,出台优惠政策。坚持政府引导基金的功能定位,修改现行考核办法,注重引导作用、集群作用和培育上市公司数量,降低单只基金盈利情况和短期业绩权重。参考外省市做法,修改完善现有政策,发挥激励约束作用。
建立市场化省级母基金,以基金群招引产业群。借鉴先进省份省级母基金市场化运作经验,带动知名投资机构成立市场化子基金,通过引导基金—母基金—子基金构架运营,吸引更多资金精准投向新兴产业领域。同时,通过打造科学合理、接续引导的“基金矩阵”等方式构建基金群,以高能级的基金群招引高质量的产业群。
建立招商基金与主导产业发展基金相结合的“攻防体系”,努力做到“一县一基金”。有条件的县优先设立主导产业发展基金,对有上市潜力的企业及早投资。市级层面,可建立配套的招商母基金及主导产业发展母基金,为县(市、区)提供资金支持。
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中闯出新路子
省政协委员 杜红梅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对河北而言,尤为重要和紧迫。
围绕传统产业现代化、新兴产业高级化、未来产业前沿化部署创新链。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赋能传统产业升级;部署链条完整、产业带动明显、创新能力较强的创新链,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抢抓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领域底层技术基本成熟的战略机遇,拓展应用场景,在可能取得重大突破并影响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领域超前布局,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坚持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双轮驱动部署创新链。一方面,全方位集聚创新资源,激发自主创新动能。坚持全球视野,研究制定我省全方位提升创新资源配置能力的战略规划及配套政策。另一方面,用好大院名校央企资源,探索协同创新范式。加快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联合开展重大技术攻关。
聚焦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创新载体三大路径,协同推进部署创新链。做强企业创新主体,更好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和现代产业融合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优化科创平台布局,实现平台链对创新链、产业链的精准支撑。打造高能级科创载体,做强产业创新发展主阵地。
构建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的科技与金融支持体系
省政协委员 胡栋
近年来,我省通过多项举措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在能源和交通运输领域成效显著。但我省依然面临经济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压力,亟需构建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目标的科技与金融支持体系。
重点支持双碳战略相关的新技术研发和产业落地,如推动CCUS(二氧化碳捕集、储运、利用、封存等)项目成体系落地,为我省经济转型升级提供科技与产业支撑。
建设全国性双碳交流平台,为我省双碳战略实施注入新动能。利用我省正在筹办的“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大会”等双碳主题活动,推动绿色低碳理念传播和科技创新,打造河北绿色低碳名片。
建设生态产品价值(GEP)核算体系,探索实施GEP核算及其结果应用,推进我省生态产品价值更快实现。
建立涵盖我省全部产业的碳核算数据库,重点支持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项目的实施和落地,引导各种碳汇交易主体积极参与碳汇市场。
建立双碳金融小镇,设立双碳产业投资基金,制定具有全国竞争力的扶持政策,吸引金融资源落户河北,通过市场化手段解决我省科技转化和产业升级中的资本瓶颈。
优化政策体制机制 促进文旅消费升级
省政协委员 葛长青
我省着力提升旅游产品业态和服务品质,推动全省文旅经济快速复苏、持续向好。但目前,文旅融合不深、产业链条延伸不足、区域合作机制不完善等制约文旅消费的因素依然存在。
夯实客群引流机制,构建“三全”旅游新格局。推动“文化进景区”和“景区秀文化”双向发力,建设全域全季全链条产业,推动从单一景区景点向综合旅游目的地转变;改造提升旅游交通基础设施、丰富夜间文旅业态,提高游客出行效率,提升体验感。
适应消费升级趋势,加强消费引领机制。多维度创新“国潮”风格,促进从“门票经济”向“综合消费经济”转变;推进乡村旅游升级,打造燕山—太行山片区乡村旅游品牌;紧抓雄安新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后奥运经济等重大机遇,积极推广跨省游;打造冰雪、长城、大运河、红色文化旅游等河北文旅新品牌。
搭建多元协同平台,优化接待服务体系。搭建区域协同平台、人才培育平台、营销推广平台,全面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提升文旅融合软环境,构建多层级旅游集散服务体系,创新“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化”旅游服务模式,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打造安全、舒适的消费氛围、体验场景。
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凝聚开放创新发展合力
省政协委员 陈祖恒
加强国际科创交流合作,置身全球视野最大程度集聚全球创新资源,是加速提升创新发展能力、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河北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以雄安创新之城集聚全球资源。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推动建设国际科创产业园区和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基地,使新区成为全球创新资源“心向往之”的集聚高地。加大制度创新研究力度,推动河北在知识产权保护、科创资本跨境流动、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与国际接轨。丰富雄安“国际合作会客厅”活动,打造雄安品牌国际高端论坛,加速新区带动河北国际创新资源导入。
以香港国际之城拓宽对接世界渠道。强化冀港协同创新,尽快开通冀港直飞航班,联合打造机器人、生物医药等科创合作对接机制。深化冀港经贸合作,引导河北优势产业利用香港国际化专业服务“拼船出海”。加强与香港金融机构合作,推动河北科创企业赴港上市。
以政协团结联谊汇聚广泛合力。探索建立港澳委员、台侨代表联谊会,更加注重吸收新兴产业领军人物、高端科研和金融人才加入港澳委员和台侨代表队伍。
以优质营商环境赋能创新发展。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叫响河北品牌。完善国际人才快捷来冀工作管理制度,畅通国际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完善境外投资创业全链条、一站式服务体系,打造产业兴旺、人心向往的美丽河北。
持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
省政协委员 赵景超
全国工商联2023年有关调查显示,我省是营商环境进步最明显的5个省份之一,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差距。
持续推动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优化升级。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推行准入即准营改革,健全承诺事项事后综合监管制度,对轻微违规行为建立容错机制。优化经营主体退出机制,对符合条件的主体豁免提交清算报告。
持续推动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优化升级。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水平,建立部门合作机制,推动信息共享。健全民营企业诉求反馈机制,出台政商交往正负面清单。
持续推动保障有力的要素环境优化升级。推广“人才飞地”经验,促进先进地区人才为我所用。突出数据赋能,提高传统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完善金融服务,健全集成式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强产业链综合金融服务,扩大民企担保融资范围。
持续推动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优化升级。加强普法宣传力度,引导全省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提升执法规范化、柔性化水平,建立容缺后补工作机制。推动成立商会、协会诉前调解委员会,深入推进智慧法庭建设,加快案件办理效率。
持续推动守信践诺的信用环境优化升级。打造诚信政府品牌,开展政务诚信评价,将结果纳入市县考核。开展政府失信专项治理,探索建立政府合同履约监管平台,开展拖欠账款摸底,制定清偿计划。
在传承创新发展中加快建设中医药强省
省政协委员 赵少伟
河北中医药文化资源和中药材资源丰富,但也存在人才支撑、产业质量和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制约因素,需要由“大”转“强”。
夯实中医药人才支撑。开展“终身师带徒”式的“大师班”高层次跟师教育,加强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支持河北中医药大学提升中医人才培养质量,扩大本科层次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招生规模,建立符合中医特色的人才和学术评价标准,优化课程设置。
加快振兴中药产业。加强中药质量多部门协同及全流程监管,建设全省统一的质量追溯平台,在饮片现代化生产中更多体现传统炮制工艺的品质要求,提升饮片质量。争创雄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组建雄安现代中药创新中心,建立雄安中医药智库,搭建服务平台。将经典古方挖掘和新药创新研发相结合,形成一批知名中药品牌。
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加快中医类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构建上下联动、医防融合、优质高效的中医医院服务体系。完善有利于发挥中医药治疗作用的运行机制,提高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整体能力。将更多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探索符合中医药服务特点的薪酬分配和待遇保障机制。
推进环京津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
省政协委员 武丽英
我省加强与京津对接,坚持同质同标要求,环京津康养产业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京畿福地、老有颐养的乐享河北建设取得初步成效。但在推动什么项目、具备什么条件、怎样布局和发展上还需加大末端落实力度。
深入调研京津康养需求。详细了解不同人群的康养消费需求,打造个性化康养基础设施。对京津康养公司进行分类统计,结合河北康养资源,绘制环京津康养产业图谱。出台康养项目发展指导性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和承接项目类别。
叫响河北康养品牌。举办河北省康养产业创新发展大会,职能部门主动加强与京津对口部门联系;省康养产业联合会动员会员企业深入京津市场,骨干企业展示良好基础设施和个性化服务,为河北企业赢得值得信赖的社会口碑。主动深入京津社区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吸引京津老人到河北康养。
优化供给服务。加快建立区域统一的康养服务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鼓励康养机构与京津冀三甲医院合作,鼓励发展长期护理商业保险,借鉴淄博黄金假期客房不涨价和哈尔滨“冻梨切成片”等做法,出台吸引京津老年人来冀康养的优惠举措,依靠贴心服务赢得京津市场。
扎实推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
省政协委员 李俊岭
加强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对于发挥政协独特优势,助力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意义重大。
强化履职担当。中共界委员可侧重发挥思想政治带动作用;专业界别委员可侧重专业技术优势精准建言;民族宗教、港澳台侨界委员可侧重画好最大同心圆。市场资源多、产业带动强、界别影响大的省直委员,可聚焦中央精神,围绕省委部署,带动相关界别群众,为党政决策提供有效意见参考;地域情况熟、界别威信高、履职方法多的基层委员,可聚焦本地决策落地和民生关切,凝心聚力,助推工作落实。注重岗位特色和政协特点相结合,通过“界别服务团”等形式,深入一线开展送医、送教、送科技等服务为民活动。注重收集情况和解决问题相结合,通过与界别群众面对面协商服务,把群众诉求以提案等形式反映上来,助力民生改善。
强化自身建设。以“界别+行业协会”“区域+特色服务”“界别+自身资源”等形式,打造以委员工作室等为阵地的基层履职平台。引导广大委员在深入界别群众、深度调研协商、深耕末端落实上下功夫,促进政协协商服务基层社会治理。
(本版照片均由河北日报记者赵永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