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经济

政法

观点

深度

社会

教育

生活

文体

天下

地方频道



数字经济



活动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近年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深入贯彻落实“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文化旅游强县建设为统揽,通过业态创新和全域布局,全力打造京津冀地区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先后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河北省生态旅游示范区。

突出融合发展,提升文旅产业促“三交”竞争优势

围绕“旅游+文化”,充分发挥“绿色地图”生态品牌、“木兰秋狝”历史文化优势,深入开展民族文化内涵挖掘行动,推出满绣、满族饽饽等非遗产品33项,打造画木兰、木兰缘等文创品牌5个。依托东庙宫、满绣等文化资源,投资7.9亿元,建设好时光小镇、大清猎苑文化旅游景区等文旅融合项目7个。积极抢抓政策机遇,系统整合红色研学资源,提升基础设施能力,推动红色旅游和自然风光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2021年,“艰苦奋斗路·绿色塞罕坝”成功入选国家“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围绕“旅游+生态”,充分发挥优质生态资源优势,统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高标准建设小滦河湿地公园、钓鱼台湿地公园、塞罕坝生态科普园等A级以上景区6个,年均接待游客9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亿元,加速将独特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围绕“旅游+冰雪”,发挥国家塞罕坝体育训练基地平台作用,大力发展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培训等业态,先后承办全市冰上龙舟赛6届,开展特色冰雪赛事活动20场,累计带动各族群众参与冰雪体验活动1.2万人次。谋划木兰围场哈里哈温泉雪乡度假区等冰雪旅游项目5个,推动全县冬季旅游实现新突破。

围绕“旅游+乡村全面振兴”,坚持把乡村民宿作为发展乡村旅游、实施文旅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抓手,围绕“一环三线”(一环即塞罕坝周边,三线即东线御克线、中线棋塞线、西线四姜线)民宿产业布局,通过开展乡村振兴民宿经济“百村示范、千户带动”工程,打造了哈里哈、棋盘山、御道口等5个精品民宿片区,其中御道口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有效带动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推动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

深挖热点资源,实现旅游业态促“三交”突破发展

加快地热资源勘探。经初步勘探,围场共有地热资源可勘查区5个、地热井(泉)11眼,最高出水温度达75℃,年可开采资源量约77万立方米,年可满足200万各族群众康养需求。

突出规划引领。紧扣承德市“皇家避暑地·热河温泉城”发展定位,依据全县地热温泉资源分布,结合资源优势、产业基础,明确了“县城温泉康养中心”及御道口、哈里哈、山湾子三个温泉产业示范片区的“一心三区”温泉产业开发布局,以点带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聚焦项目建设,坚持优存量、拓增量、挖潜量,共谋划实施“温泉+”项目10个,投资达32亿元。目前,7个项目正在加速建设,1个项目已经投入运营,2个项目已在北京文旅推介会上进行招商推介。

优化发展环境,塑造文旅发展“三交”新形象

强化旅游环境秩序整治。重点开展城乡环境秩序“百日攻坚”、旅游市场秩序整治、旅游安全整治、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等四大专项行动,向各族群众全面展现围场旅游新形象。

强化政务服务保障。制定出台了《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温泉旅游医养养老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文件,在用地保障、审批流程、资金扶持上给予大力支持。

强化宣传招商推介。在积极参与省市举办的旅游推介会的同时,创新开展“兴文化展形象”行动,为围场旅游发展聚人气、引客流。截至2023年10月末,累计接待游客376万人次,其中来自中西部游客近8万人次,增速87.06%;旅游收入34.97亿元,增速1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