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经济

政法

观点

深度

社会

教育

生活

文体

天下

地方频道



数字经济



活动


石榴花开·媒体走基层丨河北:巧打“文旅牌” 唱响“三交曲”

长城和大运河是中华文明的瑰宝,长城是脊梁,大运河是血脉,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精神特质。河北省立足资源禀赋,创新谋划长城、大运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建设,充分利用长城、大运河沿线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等旅游资源,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为抓手,在旅游活动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出了一条富有河北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新路子。

 

合影多漂亮!把“民族团结”带回家

“大家跟我走,咱们正式进入老龙头景区了。老龙头是明代长城海上起点,也是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和纽带……”金秋十月,秦皇岛老龙头景区人流如织,景区讲解员于淼带团正在景区游览。“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万里长城走过大漠,跨过群山,从燕山山脉蜿蜒而下,在老龙头直冲入海。每年数以万计的游客,为目睹海上长城云水苍茫的雄姿,从五湖四海聚到这里。截至今年10月份,老龙头景区接待游客219万人次。于淼介绍,在日常接待服务游客中,景区组织工作人员从讲解词入手,深入挖掘长城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围绕“天下第一关”“万里长城海上起点”两大名片,讲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烙刻于游客心底。

老龙头景区将各种元素有机结合,在旅游旺季开展风筝节、灯笼节等民俗活动,推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活动”等,让各族游客在游玩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东西南北相承一脉、中华一家其乐融融”的浓厚氛围。景区设置的民族团结进步特色景观小品、石榴籽服务站等,更是吸引游客争相合影留念,将“民族团结”装进照片带回了家,丰富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载体,实现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让旅游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助推器”。老龙头景区常务副经理肖宏阳自豪地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动游客在空间、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助力文旅融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小院真不错!“长城人家”欢迎您

孟姜镇北营子村南接山海关古城,北连角山长城,位于通往建设中的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的必经之路上。村里的文化脉络和长城历史文化密不可分,可以说是山海关自明代以来历史的缩影。深秋时节,漫步在白墙黛瓦中,欣赏村内街道两侧“闯关东”“民族风情”特色裸眼3D文化墙,别具特色。走进村史馆,一个个老物件、一张张老照片、一份份详实的史料展示着长城脚下小山村的历史沿革、乡土风情和民俗文化。

依托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结合北营子村独特的地理优势,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委统战部、区民宗局指导村集体重点打造“长城人家”品牌,建造集民族文化、长城文化、文化场馆多元融合的精品民宿。北营子村村委会委员蔡玉明介绍:“北营子村紧紧抓住省民委‘双富’行动村建设这一机遇,突出长城文化和民俗文化风情,打造长城景观道和风情驿站,让各族游客在这里感受长城文化、增进文化认同,让乡村旅游成为和美乡村建设的新引擎。”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现在北营子村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长城网红打卡地”。

秦皇岛汇集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是驰名中外的旅游休闲胜地。秦皇岛市民宗局副局长卢宏途介绍,秦皇岛市积极融入长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建设,深入挖掘世界文化遗产长城和国际知名旅游区北戴河价值,围绕“食、住、行、游、购、娱”,通过旅游宣传、导游讲解、深度体验,深挖文化内涵,广搭“三交”平台,打造了天下第一关、老龙头、北戴河等一批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品质旅游景区,让游客在游玩中感受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以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让非遗活起来 让旅游热起来

“在东光县有一段二百多米长的月牙形堤坝,名叫谢家坝。大运河连接了五大水系,自贯通以来,对沟通南北两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位于沧州市的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讲解员这样解说。一路长知识的同时,还增进了对河北传统非遗文化的了解。这种旅游讲解的新画风,是河北省深入开展旅游促“三交”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

“这边您看到的是端鼓腔,它起源于咱们汉族传统的曲艺。这边则是临清驾鼓,它起源于咱们西北少数民族的一种娱乐工具。正是由于大运河的沟通,各民族的传统曲艺遍及了运河沿岸的各个城市当中,共同成为咱们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讲解员的介绍,游客们在自然舒适的旅游体验中,潜移默化地受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这边您看到的是朱仙镇木版年画,它是木版年画的鼻祖。由于运河之水的沟通,把木版年画带到了全国各个地方,并与当地文化相结合,呈现出不同的表现方式。比如桃花坞木版年画,它的特点是细腻工整,色彩丰富;东昌府的木版年画,它的特点是构图简洁,整体感非常强;还有咱们河北武强的年画,它的特点是粗犷朴实,充满乡土气息。”

吴云龙是个“95后”,从河北师范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毕业后,机缘巧合之下来到大运河非遗展示馆当讲解员。他说,今年5月展馆开馆时他就来到了这里,向全国各地游客讲述大运河上的“三交”故事:“大运河是交流融合之河,沿着这浩浩荡荡的河水,各民族通商交流,各地文化互鉴融通。在日常讲解中,我们为各族游客讲好古代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故事,为游客们介绍丰富而璀璨的非遗文化,让各族游客深刻感受到我们灿烂的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增进各族游客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

近年来,沧州市以创建大运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为抓手,以建设大运河沿线的展馆、民族团结主题公园为重点,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发挥旅游业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重要作用。沧州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副局长刘体贵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大力挖掘整理各民族‘三交’史料,培养一支懂民族政策、有文化底蕴、善宣传解说的专业讲解员队伍,打造更多具有沧州特色和民族文化内涵的精品旅游线路,进一步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浓厚氛围。”

“十条线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河北省历史文化资源丰富,除长城、大运河外,承德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同样名列“世界文化遗产”。

“乾隆皇帝在这里接见了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土尔扈特部在远离祖国140多年后,万里东归回到祖国,体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承德避暑山庄,山庄博物馆宣教部讲解员张爽正绘声绘色地讲着发生在这里的“三交”故事。

去年以来,承德市对71个旅游景点导游词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角度进行规范完善,编印出版《承德导游词精选再编》,对全市5000多名持证导游员进行专门培训。将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融入城市建设格局,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主题广场21个,景观小品18处,中华民族路、中华民族桥、中华民族文化长廊等51个,推进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深入人心。充分发挥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承德博物馆、塞罕坝机械林场等的辐射带动作用,精准规划打造展示民族地区优势旅游资源和文化内涵的10大精品线路,串联起40余个民族乡村,使民族乡村充分享受旅游发展释放的红利,在交往交流交融中有效提升各族群众的“幸福指数”。

旅游与民族团结深度融合,使越来越多的景区成为“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网红打卡地。全省民族工作部门乘势而上,认真落实国家“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巧打“文旅牌”,唱响“三交曲”,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景区、石家庄古中山国遗址陈列馆、邯郸北朝考古博物馆获评全国旅游促进“三交”试点示范项目。根据“两带多节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方案,河北省将利用三年时间,在全省100家3A级以上景区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精品点位,开发更多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旅游产品和精品线路,讲好运河两岸、长城内外的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