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张家口市崇礼区巧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河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靳磊)近年来,张家口市崇礼区抢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提档升级机遇,围绕广大村民婚丧嫁娶需求,进一步健全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体系,通过全面提升农民参与文明实践的便捷度、体验感和可惠性,积极探索通过文明实践推进移风易俗的工作方法,不断为全区的文明城市创建、文明村镇创建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丰润的道德滋养和良好的文化条件。

·整合资源,强化实践阵地建设

11月2日,寒衣节将至,塞上已然天寒地冻。但崇礼区西湾子镇上三道河村的玻璃大棚里面却是一片金黄色的花海。

“每天下午都有很多周边村子里的村民,甚至是城区的居民自发过来,跟随着我们的正式工人学习种养万寿菊、乒乓球菊。这些志愿者种出来的菊花,将在十月一(农历)的时候,免费送给那些上坟的群众,”上三道河村党支部书记武强介绍。

自2020年村里面建起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后,上三道村不断整合现有资源,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提档升级。村民不仅仅可以在文化活动室里打台球、打乒乓球,在理论宣讲室里学习惠农政策和实用技术,更可以在村史馆中聆听前人奋斗故事,坚定理想信念。为了进一步拓展文明实践形式,村委会与村内及周边的部分企业沟通合作,将这些企业确立为上三道河村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让村民可以以志愿者的身份到企业参观学习,在义务帮工的同时,还可以学到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的种植技术,提升自己的劳动能力。

“同时,我们村实践站还设有‘积分超市’,参与志愿服务的村民们可以用参与志愿服务的时间换取小礼品,”武强介绍,“50个积分能换个指甲刀,200个积分能换个小药箱,2000个积分能换个血压计……”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提档升级过程中,崇礼区坚持“巩固提升村镇所站、丰富拓展实践基地”的总体思路,不多整合临近资源,加强交流合作,依托志愿服务,丰富实践形式,下大力气增进了部分重点所、站的功能性建设。截至目前,崇礼区累计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15处,在组织农民、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同时,也传授了大量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更普及了文明祭祀、健康环保等生活理念,为增强群众获得感、开展乡村移风易俗、推进文明城市和文明村镇创建都奠定了良好的思想舆论基础。

·转变思路,丰富文明实践功能

9月29日,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崇礼区红旗营乡元房子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一翻热闹景象,全村的留守老人都带着回家过节的儿女,端着月饼、提着水果,来到了实践站里一同赏月。

红旗营乡元房子村党支部书记李东明介绍道,这套房子原本是他们村的公共大食堂,庭院宽敞向阳,窗外风景也好,餐具灶具更是一应俱全。在该村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过程中,李东明就突然冒出一个想法,产生了能不能把这里也纳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变成村民们结婚吃流水席的地方,锅碗瓢盆既能反复利用,也能为村民节省了订饭馆、请厨子的一通开销。

说干就干,李东明自己出资,对原有的房屋进行了翻修改造,并重新购置了新的餐具、厨具、灶具,只要是村民有摆婚宴或是请客吃饭的需求,都可以免费使用。每逢村里有喜事,村里的其他村民也乐意来到站里帮忙拾掇。

这一文明实践的举措,逐渐地在元房子村蔚然成风,改变了过去跑十几公里到乡里的饭馆大摆酒席、大讲排场的结婚习惯,到目前3年多的时间里,元房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已经见证了6对新人的礼成,受到了村民的广泛好评。慢慢地,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也成了留守老人愿意来光顾的自助饭堂,逢年过节,就算儿女返乡,也习惯了聚在一起吃口热闹饭。

在推进移风易俗的过程中,崇礼区依托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不断转变思想,探索文明实践的新模式、基层所站的新用途,广泛激发了村民群众到实践站来,去搞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实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不断提质扩面、提档升级,有效激发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工作活力,增强了群众认可度。

·道德评议,强化文明生活观念

10月26日,崇礼区红旗营乡白化沟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理论宣讲室中正在组织开展着一场以“道德评议树新风·移风易俗除陋习”为主题的道德评议会。

“移风易俗,通俗来讲就是我们要改变不好的旧习惯。比如:喜事不要大操大办讲排场,丧事要简单办不要搞铺张浪费,婚嫁不要高价彩礼不能盲目攀比等等。”评议会上,红旗营乡宣传委员丁嘉学作为移风易俗志愿者,正在用最通俗易懂的言语和事例向村民讲述着日常农村婚丧陋习给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引导广大村民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和道德观,自觉践行尊老爱幼、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等良好品质,鼓励村民在婚礼、葬礼等场合保持简朴、文明的习俗和仪式。大家也就事论事,畅所欲言,聊起了自己经历过的,或是自己见到过的陈规陋习。

丁嘉学说:“白化沟是我们乡开展移风易俗道德评议会的第一站。在十月一(农历)到来之前,我还将利用各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辐射式推广移风易俗道德评议会,确保15个村的群众都来参加过一遍评议会。”

为了不断汇聚新时代文明实践社会力量,崇礼区始终将文明乡风队伍建设摆在首位,广泛动员在村老党员、致富带头人、乡土文艺爱好者以及老教师、老村医等乡贤人士,努力构建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伍,通过培训,着力提升该群体理论宣讲、科普教育、文化服务等能力,同时积极推进村级道德评议会的召开,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场地,开展分众化、精准化、对象化宣讲,持续弘扬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文明祭祀等文明乡风。通过全村集合,道德评议的舆论力量,化解村民生产生活中的旧观念和陋习惯。

同时崇礼区运用“星级文明户”“村风文明一条街”“道德红黑榜”“诚信红黑榜”等载体,表彰新乡贤、好婆婆、好妯娌等文明新风践行典型506名,并采取舆论引导、教育规劝、激励告诫等措施,引导群众自觉抵制婚丧陋习、孝道式微等不良社会风气,实现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推进。

如今,崇礼区引领文明祭祀志愿服务已经扩展到每个乡村路口,“红马甲”随处可见。虽然寒风凛冽,但一股股的文明之风也正在滋润着这片乡土,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连点成片,逐渐形成冬奥小城最美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