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的70%被水覆盖,为什么还要担忧水资源的问题呢?如何判断地下水污染?植物应对干旱的策略有哪些?……11月4日,在石家庄立德实验小学东校区的一间活动室内,挤满了几十名来自石家庄多所小学的学生代表。
图为活动现场。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陈华摄
这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与石家庄市部分中小学校联合举办的中国科学院科学节石家庄分场活动。
三位青年科学家们变身科普讲师,将科学知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给小学生们听,让他们近距离接触科学、走进科学。
如何勾起孩子的好奇心?要有趣又能长知识。姜寒冰博士以《探索水的奥秘守护生命之源》为题,从为什么要强调节约用水,人们日常每天究竟需要消耗多少水,前沿科技发展将如何帮助人类守护好地球水资源三个方面,给小学生展示了水的奥秘,唤起小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郑文波博士引导小学生探究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踪迹,他从科学角度给学生们普及了国际卫生组织规定地下水中硝酸盐浓度超过50mg/L会危害人类健康、饮用水硝酸盐超标会引发疾病等知识,还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水污染,并就未来如何更好地保护好地下水资源和学生进行互动。
“人类感到缺水时,会主动寻觅水源,植物没有大脑、手与脚,它们是否能感知水的缺乏?”赵美丞博士引导孩子们认识植物应对干旱策略以及节水生物技术。
活动现场,小学生们踊跃回答问题。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陈华摄
据了解,中国科学院科学节中面向社会公众的大型科学嘉年华活动,该活动每年10月底到11月初举办,由主场活动和一系列的研究所科普活动组成,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科学节活动展示中国科学院近年来重大科技创新进展和成果,描绘科技造福人类生活的美好愿景,让公众近距离接触研究前沿,与科学家面对面交流,提高公众科技素养、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服务科学教育发展。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是中国科学院在河北省唯一设立了建制化研究单元,成立于1978年,前身为伴随着“科学的春天”和“四个现代化”而诞生的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2002年与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异地整合,保留独立事业单位法人。经过40多年的发展,该中心已成为我国农业科学与技术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机构。
“希望通过科普活动让孩子们热爱科学、探索科学,未来从事科学工作,为我们国家的科技强国服务。”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河北日报、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