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锐评 | “村播”播出乡村振兴新活力

2023中国农民丰收节金秋消费季活动正火热进行,农业电商直播在其中大放光彩。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等多个平台通过直播助力农产品销售,“村播”成为现象级电商形态。

近年来,直播电商不断开拓农村市场。淘宝直播的“村播计划”启动以来,超11万农民主播在累计开展直播330万场。最近一年,抖音电商直播间农特产商品讲解总时长达到3778万小时,挂购物车销售农产品的短视频有2186万条,快手宣布发起“村播繁星计划”,将在未来3年培养100万个“村播”。

“村播”火起来,不仅打造了一批乡土主播,也给农产品销售注入新活力。在广袤乡村里,一批农民抓住机遇,把手机当成新农具,把直播当成新农活,以田间地头为背景,以绿色生态为卖点,推销农产品、乡村游。以往,受时间、空间限制,许多特色农产品因市场供需信息不对称而“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今,“村播”打破了时空限制,以更直观、更互动的呈现方式,为农副产品从田间地头走进千家万户打通了一条新路,让多种多样的特色农产品卖得更远、卖得更好,为农民增收、乡村振兴加了“一把火”

“村播”入门较易,但做到持久带货较难。目前,不少“村播”还存在内容同质化、流量小、有效粉丝少等突出问题。另外,标准缺失、货不对版、配送滞后以及农产品质量问题,都阻挡了“村播”的发展脚步。这不得不让人深思,“村播”火了后,该如何“播”得更好、传得更广。

“村播”只是一个入口,会用、用好才是关键。要认识到,“村播”是个生态圈,涉及物流配送、包装存储、行业监管等多个方面。只有把各方面工作都做好,确保实现农产品从地头到餐桌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才能让消费者放心下单,进而形成持续健康发展的生态圈。同时,“村播”要想形成规模效应,还必须孵化和培养更多元的“村播”群体,既要打造一批头部主播,也要鼓励更多乡村人才触“播”,让“村播”在乡村沃野里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结出更多助力乡村振兴的丰硕果实。(文/梅刘柯)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