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是全国古树名木集中分布区之一,已认定古树名木24万株左右。去年年底,湖南省林业局通过招投标,为全省登记在册的近8000株一级古树名木购买古树名木综合保险。目前,湖南各地纷纷推出政策举措,探索为古树名木“上险”。
一树具一态,巧与造物争。古树名木是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珍贵资源,是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活档案”。第二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普查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除了历史价值与观赏价值外,一株古树更是一个生态聚落,是生物的栖息地,有着固碳释氧、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效益。从某种意义上说,保护好古树名木,就是保护生态环境。哪里的古树保护得好,就能反映出那里人们的生态意识强。
从在城市建设中的“改路不挪树”,到将名木古树保护写入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再到给古树名木“挂牌”保护、开展“公益诉讼守古树”活动等,近年来,一些地方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传承绿色文脉,留下一片绿意的同时,也为人们留住了乡情乡愁。然而,古树保护工作也面临不少问题。比如,一些地方保护古树名木的责任只落在林业部门的头上。由于种种原因,林业部门虽然出台了许多保护措施,却依然难以抵挡古树名木面临的意外致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病虫害等多种损害。
湖南多地探索为古树名木“上险”,初步构建起“林业部门投保、保险公司理赔”的保护管理模式,实现由林业部门参与救助转向商业保险主动赔付的转变。这是让每一株古树名木老有所“保”、老有所“养”的有益探索,也是值得称道的可贵生态文明实践。
保护古树名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期待各地借鉴湖南的好思路、好做法,以有效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人加入到保护古树名木的队伍中来,携手守护荫蔽百年、代代相传的“一抹绿”。在保护性开发中推动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越做越好,一株株古树必将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为建设美丽中国增添盎然绿荫,让绿色文脉更加恒久绵长。(文/贾梦宇 图/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