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京津冀协同创新河北故事② | 一粒吸附树脂,变身人体血液的“清洁工”

8月31日,位于邢台威县的河北利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片忙碌,不少设备已经进场,总经理毛江正指挥工人们进行安装调试。

这个车间将要生产的产品叫血液灌流器,制作它的核心材料是DJ-95吸附树脂。DJ-95个头很小,粒径不足1毫米,但吸附能力极强,可以过滤掉血液中大部分中大分子毒素,是治疗尿毒症、糖尿病并发症等疾病的“高手”。

河北利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在树脂车间巡检。河北日报、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赵永辉摄

“这款灌流器上市后,可有效替代价格昂贵的进口产品。”毛江对记者说。

DJ-95,并非利江生物生产的第一种血液灌流器树脂产品,它还有个“大哥”,名叫LJ-HD-2。

在利江生物产品展厅,该公司技术总监李宗倍拿起一瓶棕色颗粒对记者说:“这就是LJ-HD-2,仅这一款产品,每年就能为利江生物带来3000万元营业额。”

有了LJ-HD-2,为啥还要研发DJ-95?

“LJ-HD-2对β2-MG(β2-微球蛋白)的特异性吸附率仅有12%,在治疗肾脏病变、病毒感染上疗效欠佳,这是市场上血液灌流器的通病。”李宗倍说,2018年,他们下定决心,研发吸附率更高的树脂产品。

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

“打个比方,用筛子筛沙,筛子孔大了,粗沙细沙都过去了;筛子孔小了,粗沙过不去、细沙流得慢。最好的筛子是阻隔粗沙、筛选细沙并使其快速通过。”李宗倍说,如何在吸附树脂结构内构筑具有特异性关卡的快速通道,是研发面临的最大难题。

此时,毛江想到了企业的老朋友——南开大学。

河北利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在树脂车间操作设备进行生产。 河北日报、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赵永辉摄

南开大学在高分子树脂领域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双方早就有合作关系,还建立了联合实验室。

很快,南开大学派出以副研究员王春红为核心的科研团队,来到生产一线,与企业科研人员一起围绕DJ-95吸附树脂制备技术进行攻关。

突破的关键,在基团。

李宗倍将这些基团比喻成“手”,“血液中的物质很复杂,我们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通过组装不同的功能基团,像抓娃娃一样,指哪儿抓哪儿。”

但研究过程,远比“抓娃娃”难得多。怎么找到一双合适的“手”,没少让研发团队费脑筋。

“没有经验可循,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王春红说,他们与企业科研人员一起做了大量研讨,再分别组织队伍去试验。

一天又一天,一次又一次……二百多次试验后,团队终于抓住了这双“手”。随后,王春红团队乘胜追击,2020年6月,打破传统大孔吸附树脂对β2-MG吸附效率低、特异性差的瓶颈约束,将吸附率一举提升到55%,填补了国内该细分领域的技术空白。

河北利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人在树脂车间巡检。河北日报、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赵永辉摄

闯过技术难关,接下来是中试,解决产业化问题。

要规模化生产DJ-95吸附树脂,必须考虑经济效益,而转化效率是一个关键数值。从40%到60%,再到70%,随后,转化效率一直卡在70%左右上不去。

“反应过程中溶液加料的比例、顺序等每一个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结果。我们的设计目标是90%,转化效率如果不提高,成本很难控制。”李宗倍深知,成功没有捷径,只有不断试错。

突破终于在2020年底到来。经过多次调整,中试的转化效率达到95%!

“去年12月,我们通过了国家药监局对血液灌流器注册质量管理体系的现场核查,等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一下来,马上就能大规模生产DJ-95血液灌流器了,未来将逐步占据全球超10%的市场份额。”毛江信心满满。

毛江的“底气”,来自企业日益强大的技术实力。

如今,利江生物拥有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专利46项,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具备血液灌流器全产业链生产技术的企业。

“接下来,我们还将大力引进京津创新资源,不断提升树脂产品在血液类疾病、胰腺炎疾病等方面的临床应用效果,为守护人民健康贡献力量。”毛江说。(河北日报、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王璐丹、刘荣荣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