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果累累:
五年来,“河北福嫂·燕赵家政”连续两年列入全省20项民生工程,创建巾帼家政基地455个,培训妇女45万人次,为100多万个家庭提供便捷的家政服务,先后在国家发改委举办的全国推动家政进社区经验交流会、国家发改委和全国妇联举办的首届家政信用建设论坛上交流经验,“双百双进”助农助企直通车提供技术指导、技能培训等服务700多场次,培育各类巾帼创业创新基地3000多个,“美丽庭院”纳入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和“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全省创建920万户、精品庭院230万户,团结动员广大妇女在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火热实践中逐梦圆梦。
发展离不开妇女,发展要惠及包括妇女在内的全体人民。
回望五年奋斗历程,我省各级妇联组织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开展巾帼建功系列行动,引导妇女做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文明风尚的倡导者、敢于追梦的奋斗者,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汇聚巾帼之智、贡献巾帼之力。
怀大局 巾帼能量充分迸发
绿色油菜躺在盘中,虾仁错落叠放,胡萝卜雕花点缀四周,一道爽口的油菜虾仁上桌了。这不是厨艺大赛现场,是“河北福嫂”孙艳红做好的月子餐。
熟悉婴儿照护专业知识,掌握多样烹饪技巧,了解营养搭配、产后康复方法,孙艳红技能点拉满,如今在北京站稳了脚跟。
“最初是听说市妇联和家政公司组织免费培训,我就报了名。”孙艳红来自承德,近年来,承德市妇联大力开展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培训,先后开展巾帼家政宣讲1600场次,覆盖妇女6.5万余人次,培树省市巾帼家政基地29个,带动就业5340人。
近年来,我省持续推动“河北福嫂·燕赵家政”提质扩容,建立巾帼家政输出输入基地36个,向京津输送家政服务员5万人,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推动河北家政服务业提质量、扩规模、上档次。廊坊市妇联大力发挥“通武廊”平台作用,组织参与三地女性项目合作交流,推进三地妇女开展创新创业、家政服务、家风共建、普法宣传等全方位对接。张家口市妇联主动对接京津冀妇联及三地企业家,围绕冰雪产业、文化旅游、会展论坛等,争取更多项目、资金、人才落地张家口。
五年里,我省积极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举办京津冀优秀科技女性发展对话会、百名女企业家走进河北等系列活动,推动研学旅游、文化康养、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项目成功签约。与京津妇联签订妇女协同发展年度工作方案,启动京津冀三地女企业家关爱妇女儿童协同发展赋能计划,促进三地妇女儿童全面发展。
持续开展妇女技能提升培训,先后带动3万余名妇女创业就业。健全组织机构,支持雄安新区建设3个省级儿童之家示范点、1个项目点,指导雄安新区成立妇工委。组织港澳妇女代表团赴雄安考察,吸引更多企业投资。争取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国家发改委支持,将雄安新区列入第二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试点。
踔厉奋发 新征程上建新功
“在育苗过程中,水肥、温度控制要特别注意。”日前,在肃宁县绿苑蔬菜专业合作社育苗棚里,张莎莎查看完秧苗长势,打开直播间,开始推介产品、讲解栽种技术。
2015年,张莎莎回到家乡创办合作社,八年里,合作社实现育苗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种植面积扩大到500亩,吸纳社员600多人,带动妇女就业3000余人。
铿锵玫瑰,尽显芳华。燕赵大地上,像张莎莎一样的女性创业者不断涌现。
五年来,全省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人员378.2万人,占41.5%,互联网领域创业者中女性占60%以上。而在科技创新领域,女性科技工作者也成为一支重要力量。
围绕高质量发展,保定市在全省率先成立女科技工作者协会,开展“互联网+巾帼创业创新行动”等系列活动,帮助10万名妇女创业就业。唐山市妇联组建巾帼科技助农助企服务团,吸纳科技志愿者200名,开展“最美女科技工作者、女科技特派员”故事征集,积极引领女科技工作者聚焦重点领域核心技术攻坚克难、多出成果。
五年来,我省广泛实施科技创新巾帼行动,引导50万女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开展“双百双进”助农助企直通车活动,500多名女科技工作者、女科技特派员为300多个基地、企业提供技术指导、技能培训等服务,广受好评。
此外,深入开展“四送”活动,发出优化营商环境倡议书,宣传解读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助力企业纾困解难。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女企业家牵手女大学生等活动,组织创业导师、女企业家等为女大学生提供求职技巧、就业创业技能指导,促进女性创业就业。
聚力量 谱写乡村振兴大文章
“保护传承好土布纺织传统技艺,也要带着村里的姐妹们过上好日子!”坚定这一信念,赞皇原村土布纺织技艺传承人崔雪琴开始了与土布、与扶贫的故事。
从2007年借款收购纺车织机,建起全省第一家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社,到运营产业园,带动1300多名农村妇女实现就业增收,崔雪琴作为领路人,让老土布织出了村民新生活。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妇女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在邢台,市妇联把致富平台搭建在互联网上,继续发展“小院经济”,结合美丽庭院创建,引导贫困妇女“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在邯郸,274家各级各类妇字号脱贫基地及“扶贫微工厂”,通过技能培训、知识竞赛、交流座谈、搭建平台等形式,带动近万个家庭过上好日子……
五年来,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我省实施家政服务、家庭手工、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四大巾帼脱贫工程”,创建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38个,省级巾帼巧手脱贫示范基地、巾帼乡村旅游点等700个,累计培训贫困妇女和妇女骨干50万人次,帮助12万多贫困妇女增收。
开展贫困妇女“两癌”救助、贫困白内障患者减免费复明手术、贫困先心病儿童救助等健康扶贫项目,32万名困难妇女儿童受益,助力全省102.8万建档立卡贫困妇女与全省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妇女是乡村振兴的享有者、受益者,更是推动者、建设者。
街巷整洁、小院悠然,这样清雅的画面,正成为秦皇岛越来越多农村的“标配”。
聚焦环境美、生态美、风尚美、产业美,秦皇岛市妇联创新开展女性社会组织与美丽庭院示范村结对共建,累计创建美丽庭院27512户,精品庭院68700户,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五年来,我省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巾帼行动,深化美丽庭院示范创建,以“人美、院美、室美、厨厕美、村庄美”为主要内容,打造一村一景一院一业,引导妇女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培育各类巾帼创业创新基地3000多个,培训高素质女农民、农村致富女带头人2000多人,助力我省“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旅游新时尚。
巾帼繁如花,盛放新时代。在创新创业浪潮中、乡村振兴沃土上、科技攻关最前沿,燕赵大地,妇女能量精彩释放。面向未来,我省广大妇女将牢记嘱托、务实前行,以拔节生长的澎湃活力,为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