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看《值班老总读报》。首先回顾一下本周的两条新闻。
7月18日,河北公布了上半年经济运行成绩单。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20778.9亿元,同比增长6.1%,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持续增长、民间投资活力加速释放、京津转入单位规模持续扩大……全年时间过半,这份亮点纷呈的河北经济半年报,给我们完成全年任务带来信心和力量。
最近,石家庄成为最具网络流量的城市之一。7月至10月,这里将举办一系列大型摇滚音乐演出活动。从上周日开始,“周末草坪”“激情夏夜”“摇滚巴士”“摇滚地铁”等,一系列演出活动已经火热开演。摇滚音乐演出季活动引发了网络热议,有点赞和期待,也有好奇和不解。在我看来,与其说,摇滚乐是石家庄打造的文化名片,不如说,开放包容、求新求变,倔强执着、积极向上,才是这座城市通过摇滚乐展现给外界的气质名片。从摇滚乐中,我看到的是这座城市的努力。
接下来我们聊聊本期重点关注的话题:夏收。
近日,河北日报头版刊发消息:河北今年夏粮再获丰收,实现了播种面积、单产、总产“三增”。河北夏粮“三增”,今年已经是连续第三个年头了。我们知道,冬小麦从播种到收获,大约需要8个月,生长期内会遇到严寒、干旱、病害、虫害、暴雨、高温等一系列挑战,收获期有的地方还可能会遭遇“烂场雨”等不利气象。河北三年“三增”的夏收,得来殊为不易。
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夏粮丰收了,全年丰收就托底了。三年“三增”,河北的“丰收答卷”如何得来?
首先是建设“良田”。“地为粮之本”,提高粮食产量,就要向土地要潜力。一是进行盐碱地开发,唤醒沉睡的土地资源。河北有超千万亩盐碱地,占耕地总面积的一成多。经过多年治碱,河北盐碱地的地力不断提升,旱碱麦亩产持续增加,年年都是好“丰”景。二是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高标准农田具有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抗灾能力强等优势和特点。到去年年底,河北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23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近六成,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今年,河北还将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22万亩。
其次是选育“良种”。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河北是用种大省,也是产种大省。近年来,河北良种繁育能力、种子技术支撑体系逐步健全,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超过43%。说到“河北造”的良种,我想介绍两个明星:一个是马兰1号。马兰1号节水、抗倒、抗寒、高产,近年来,持续创造了河北自主培育小麦品种亩产历史新高。另一个是冀麦765,在经历了低温冻害和连续阴雨等不利天气后,仍旧表现良好,十分给力。
第三是推广“良技”。从自动化喷灌到无人机植保,从“耕种收”全程机械化到“产供销”全面数字化,科技应用正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标配。与此同时,一批批科技特派员、一个个科技小院,深入开展全流程科技服务,让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稳产增收的生产力。
良田、良种、良技,这就是河北的丰收密码。大暑将至,放眼沃野田畴,夏玉米、夏大豆已经披上绿装。汗水在农田闪耀,新一季的丰收正在孕育,等待我们的收获。
总监制:桑献凯、王洪峰
监 制:贾伟、郝彦鹏
统 筹:高原雪、王永帅
编 导:张晶
文案助理:蔡晓辉、李晓宁
摄 像:李佳泽
剪 辑:王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