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时要求河北“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中闯出新路子”。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是我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闯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子,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把创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抓紧抓好,大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这其中,怎样切实抓住、用好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比较优势,十分重要。读了河北日报近日的两篇报道,我很有感触。
一个是轨道交通产业园里的产业转移。4月27日,在首届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国内首列氢燃料混合动力铰接轻轨车赚足了眼球。这辆车绿色、智能,产自河北京车公司。公司的研发中心在北京,制造基地在保定,既有效汇聚了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技术和创新资源,又疏解了北京非首都功能,实现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转移。以这个项目为抓手,保定谋划建设了轨道交通产业园,定向承接轨道交通产业,目前已有北京新兴日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落户,一个千亿级规模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即将形成。
一个是抗生素里的联手研发。在不久前的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一支京津冀联手的科研团队,靠一项打破国际垄断的生产技术,获得了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支团队,北京、天津高校院所负责科研、小试,华药进行产业化试验和工程示范,三方联手,产学研深度融合,最终攻克了核心技术难题,为河北的抗生素产业带来澎湃动力,也为我国制药行业绿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这两个例子,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用好了京津的科技创新资源,发展了当地产业。
京津两地科技创新要素密集、成果丰富,是一座“富矿”。对于河北来说,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中闯出新路子,很重要的一点,就要不断深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更好承接京津科技溢出效应和产业转移,吸引更多科技成果到河北孵化转化,从而带动河北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产业的转型升级。
怎样吸引更多京津创新资源要素加速向河北延伸、聚集?我认为,关键是练好内功,使河北成为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转移的首选地,让“孔雀”不再“东南飞”,就在河北这个联通京津的经济廊道上落地安家。
河北日报曾经报道过这样两个故事。
一个是点木成“金”。前两年,有一项历经7年研发、获得66项专利,点木成“金”的物理压密技术,从北京的实验室转化落地到邯郸广平。广平,在一众候选地中看似“资质平平”,但那里的营商环境却是最大的优势。县长“四顾茅庐”谈合作,县里组建新材料产业专班、项目帮扶专班,有力保障了项目的落地、投产、达产。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怎么样,企业最敏感。要想吸引京津的创新资源,必须在全面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上下大功夫、花大力气。
一个是“人才飞地”。去年下半年和今年3月,石家庄、沧州先后出台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聚焦本地重点产业,配套优惠政策,鼓励本地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在京津等地区设立研发、孵化、技术转移等平台。一头是离岸的“人才飞地”,一头是河北的成果转化承接地,这一体制创新,效果值得期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把人才的第一资源转化为科技的第一生产力、创新的第一动力,就要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
5月13日召开的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指出,要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从不同方向打造联通京津的经济廊道,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提升重点承接平台能级,加快北京科技成果到河北孵化转化产业化步伐,携手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中闯出新路子,河北创新创造的故事将越讲越多、越讲越精彩。
总监制:桑献凯、王洪峰
监 制:贾伟、郝彦鹏
统 筹:高原雪、王永帅
编 导:吴晓萌
文案助理:蔡晓辉、李晓宁
摄 像:李佳泽
剪 辑:李佳泽、王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