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针对河北高碳行业集中、产业结构偏重,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总量大、强度高的现状,河北银保监局按照银保监会的统筹部署,持续加强对绿色金融的监管引领。
2021年9月在全省出台《银行业保险业发展绿色金融 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指导意见》,为河北银行保险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双碳”转型建立了制度遵循。银行保险机构依托各自定位与优势,大力发展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助力河北省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2022年,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同比增长63%,绿色信贷占全部贷款比重突破8%。保险公司为环境污染防治、林业保护等提供风险保障329亿元。
河北省银行业机构信贷支持的张家口风电项目。
挖掘绿色金融潜力,生态环境效益持续提升
绿色信贷对实体经济转型的支持,既包括引导传统高碳企业“棕转绿”,也包括逐步覆盖“小而精”的绿色项目。2022年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我省节能环保产业、清洁能源产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82%、37%。支持我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异地搬迁贷款同比分别增长33%、56%。全年实现节约标准煤287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亿吨,取得了明显的环境效益。
绿色保险充分发挥风险补偿与转嫁功能,广泛参与我省污染防治。2022年全省财产保险公司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累计签单3207件,同比增长7%,承保森林4628万亩,占全省森林面积的47%。
推动绿色金融创新,多元化产品“首单”加速落地
绿色融资方面,碳金融业务发展提速,工行河北省分行探索碳排放权配额质押贷款,审批通过某发电公司项目营运期贷款4.5亿元。兴业银行石家庄分行开展首单绿色“碳中和”资产证券化业务,投资中石化绿源雄安新区地热供热收费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
绿色保险方面,太保财险河北分公司实现低碳项目机器损坏碳交易损失险首单落地,并在石家庄、邢台两地试推广“安惠保”巨灾指数保险,实现首批保障金额800万元。人保财险河北分公司结合各地实际,开发了设施作物低温光照气象指数保险、板栗果实膨大期气象指数保险等18款创新型气象指数保险产品。
聚焦绿色金融重点,助力生态保护与修复取得新突破
聚焦全省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与自然保护地,积极落实我省生态环境补偿制度要求,加大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工程修复的金融支持力度。2022年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领域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68%、81%。
承德银行业保险业围绕塞罕坝地区及周边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健康养老、文化旅游四个方面贷款余额46亿元。沧州银行业保险业为大运河生态文明建设累计提供62亿元授信和1500万元环责险风险保障。
强化绿色金融合作,协同发展开创新局面
近年来,该局坚持主动将绿色金融工作融入河北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大局,与省生态环境厅、人行石家庄中心支行建立生态环境信息共享机制,与银行保险机构共享上万条企业环保信息,做到随时查询和调用,有效助力绿色投融资活动开展。联合省住建厅等四部门出台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绿色市政设施建设发展政策,2022年我省绿色建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同比分别增长近4倍和1倍。(徐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