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教育


华北电力大学副教授孙芳:让思政课无处不在
1.jpg

孙芳在课堂上。周红松摄

“芳姐让我们晒出一张全家福,我突然发现自己手机里没有爸爸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照片,特别想回去补上。并且跟他们说‘我爱你们’。”在上完 “爱与人生”这堂课后,华北电力大学电力系1706班罗熙淳深有感触地说。

被小罗称作“芳姐”的人,是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孙芳。14年,她主讲的思修课从来没有简单的说教和枯燥的灌输,却因充满温度和色彩深受学生喜欢。平日里,同学们都亲切地称她“芳姐”。

智能手机的普及,让很多大学生成了课堂上的“低头族”,被众多学生认为 “高冷”的思政课更成了“重灾区”。

怎么才能吸引住学生,把思政课变为他们喜爱并且终身受益的“人生讲堂”?

必须变“堵”为“疏”,充分利用以移动互联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新技术。2.jpg

孙芳又尝试将课堂搬进校史馆。周红松摄

孙芳率先在课堂上尝试使用“课堂派”软件。于是,在她的课堂上,学生们可以用手机弹幕、点赞、置顶、抢答、随机提问。手机一举从“低头工具”化身为“抬头利器”。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是孙芳的座右铭。

孙芳深知,如果不走进学生的世界,不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课堂讲授就会成为“无的放矢”。

很多学生毕业多年后,仍对“芳姐的午餐会”念念不忘。

孙芳常与学生一起走进食堂,边吃午餐边开沙龙,话题涉及理想、信仰、责任、幸福、爱情等。和风细雨中,学生们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孙芳的手机24小时长开机,同学们一有困惑,就可以拨打 “芳姐热线”。

在与学生接触中,孙芳感受到,不仅授课内容要接地气,课堂讲授方式也必须要改变。在与课题组老师几经打磨的基础上,小剧场教学模式开始在她的课堂上实施,即以师生多元互动为支撑,以大学生编演课堂剧为内容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让课堂充满活力,不仅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孙芳说到。

前不久,孙芳又尝试将课堂搬进了校史馆。

“通过孙老师的现场讲解,母校60年形成的精神内核变得鲜活起来。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华电人将自我放置于社会之中,才有了母校电力黄浦的社会美誉。芳姐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可以从你身边的事情,一点一滴的将道理滴灌到我们心中。”动力系1809班的翟羽佳认为孙老师的思政课充满了温度和色彩。

“我的学生从80、90后再到今年入学的00后,他们的性格特征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他们实际上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强大。以学生认知世界的方式解释世界,把天边的道理讲成身边的故事,让他们感同身受,收获快乐前行的动力,应该是每一名思政课教师的基本遵循。”孙芳对将思修课搬进校史馆有更深层次的思索。

长期以来,孙芳一直坚持在教学中注入自我生命色彩。当手机微平台成为青年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她在微信平台开设了个人公众号“思修说”。通过原创微文、经典诵读、微课视频等形式,利用网络平台,超越时空局限进行延展教学。

“不同于课堂教学发乎事理、基于逻辑,思修说里的微文小品、诵读诗篇,都是源于心动,基于直觉。它或许能够在不经意间穿透那覆盖在我们心灵表面的铠甲,直抵灵魂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以爱呵护‘心’!”孙芳用充满诗意的语言解释自己开设“思修说”公众号的原因。

孙芳一直都认为,如果教学离开了科研的依托,就不会有持久的动力。“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甚至是源源不断的活水。”3.jpg

孙芳又尝试将课堂搬进校史馆。周红松摄

因此,孙芳十分重视对自己“内功”的锤炼、专业素养的提升。近年来,她已经在中国网、求是网、《道德与文明》等权威刊物发表论文40多篇;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4项,主研5项;已出版教材一部,合著专著一部。

另外,孙芳曾在2014年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荣获选拔赛一等奖,2016年全国高校首届“形势与政策”课获教学骨干奖,河北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获教学展示一等奖。2018年1月1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还专门报道了她的课堂教学。

“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很幸福,讲授思修课十四载,我把自己‘最好的时光’安放在了‘最喜欢的事业’中。今后,我仍愿做一个麦田守望者,守望着学生归家的路……”孙芳眼里放出动人的光亮。

思政课与专业课相互融通,相互接力,共同作用于学生成长成才。为此,现在孙芳又开始尝试与专业课教师合作,挖掘理工类学科的伦理、价值、科学精神,形成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圈层效应,打造与学生专业和就业密切相连的能源思政课程。

继3月11日,孙芳与本校“电路女神”葛玉敏老师合作了“科学与人生”之后,第二场“你所不知道的理想与热力学第二定律”又在4月10日开讲了。

“热力学第二定律几乎是华电工科专业必须通晓的知识点。你可能完全想不到,这样一个纯工科的知识点,竟然可以和思修联系在一起,竟然可以和理想信念产生关联。其实,无需讶异,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相互统一。只不过,以往我们各自在各自的轨道上奔跑。如今,是时候回头望望我们是怎么一路相携走来的了。”在“思修说”上,芳姐又发出了温情呼唤。(中国教育报记者 周红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