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话: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人民满意、教育强省”为奋斗目标,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不断推动河北教育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充分展示十年来河北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讲好河北教育故事,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即日起,河北省教育厅与河北日报联合开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河北教育”系列宣传报道活动。旨在围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广泛宣传河北教育系统在各级各类教育中采取的重要举措、取得的主要成效、形成的典型经验等,为建设“人民满意 教育强省”提供强大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邢台市内丘县第三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进行“赛龙舟”比赛。新华社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北坚持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理念,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实现了农村学前教育全覆盖,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大幅提升;十年来,河北坚持公益和普惠的办园原则,高效完成了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连续三次受到国家表彰;十年来,河北坚持科学教育理念,注重学前教育内涵发展,全面提升保教质量。
破解“入园难”,确保“有园上”
全省学前教育资源快速增长。幼儿园数量由9327所增至28132所,增幅达201.6%;2021年底全省在园幼儿总数达247万人,比2011年增长63.6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大幅提升,现已达到90.01%,提前实现国家“十四五”规划目标。
针对“入园难”问题,我省实施了幼儿园建设工程和农村学前教育全覆盖工程。省委、省政府连续4年将幼儿园建设工程列为民生工程,在公办幼儿园数量不足、办园条件较差的城镇和乡村,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园,增加城乡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改善城乡幼儿园办园条件。2021年,农村学前教育全覆盖被列为省委、省政府“我为群众办实事”学习实践活动10件民生实事之一。各地按照“服务半径1.5公里,服务人口0.3-0.5万人”原则,采取大村独办、小村联办形式,规划建设一批布局合理、方便就近、安全适用、办园规范的普惠性幼儿园(点)。四年来,全省共新增幼儿园4210所,其中新增农村幼儿园3086所,实现了农村学前教育全覆盖。
邢台市宁晋县2010年人口约有76万,幼儿园数量却仅有70余所,“入园难”问题突出。十年来,宁晋县滚动实施三期“学前教育提升行动计划”和四年幼儿园建设民生工程,幼儿园从70所增至342所,数量增长了近4倍,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93%以上,满足了当地群众“有园上”的需求。
沧州献县农村幼儿园。河北省教育厅供图
缓解“入园贵”,实现“上得起”
着力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办园体系,2021年底全省普惠性幼儿园在园人数覆盖率达87.42%,比2016年增长了28.8个百分点,让更多幼儿可以享受普惠性学前教育。
针对“入园贵”难题,开展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持续增加城镇普惠性学位供给。2018年,石家庄、衡水两市作为试点,为全省工作铺开探索经验和路径。2019年3月,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河北省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两年时间,共治理小区配套园1391所,新增普惠性学位25万个,得到中央领导同志肯定性批示。
在开展配套园治理的同时,进一步创新财政扶持方式,拓宽办园筹资渠道,引导社会力量更多举办普惠性民办园。从2019年起,为各类公办幼儿园和经教育部门认定的民办普惠幼儿园,落实每生每年400元的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省财政根据各地生均公用经费、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等政策落实情况,每年按照生均标准30%的比例对各县(市、区)予以奖补。2018年以来,共扶持认定普惠性民办园4421所,惠及幼儿66万余人。
石家庄市连续7年将普惠性幼儿园创设列为民生实事,明确经认定的普惠性民办园,可享受各级政府的扶持。石家庄市内五区普惠性民办园的每个幼儿家庭每月可获得250元至300元的保教费补贴。创设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孤儿、残疾幼儿的普惠性民办园资助经费制度,减免此类幼儿的保教费、餐费。在政策引领下,今年一年石家庄市就新创建105所普惠性民办园,新增普惠性学位1.9万余个。
石家庄第一实验幼儿园孩子们做拍球游戏。河北省教育厅供图
治理“小学化”,促进“科学保教”
我省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为“切入点”,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保教质量和管理水平,让更多孩子享受更高质量学前教育。
针对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过去十年,我省实施幼小科学衔接行动攻坚计划,将幼儿园“小学化”、小学非零起点教学两项问题纳入治理范围。在全省确定了26个幼小衔接实验区、102所试点幼儿园、97所试点小学。实施“安吉游戏”推广计划,贯彻“以游戏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理念,使游戏回归自然,给幼儿带来快乐,促进幼儿成长。我省石家庄桥西区、唐山市丰南区被教育部确定为“安吉游戏”推广计划实验区。
石家庄新华区作为河北省幼小衔接实验区之一,近年来通过开展双向衔接,推进家园共育,改变授课方式等形式帮助幼儿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平稳过渡。第一实验幼儿园组织幼儿观看石岗大街第二小学、水源街学校少先队入队仪式,增强幼儿对小学的向往,减轻入学焦虑。石家庄市第二幼儿园每周邀请一至三名家长走进班级,观摩幼儿日常活动,通过座谈了解家长的需求,征询家长的合理化建议,形成家园共建合力;新华区各小学调整一年级的课程教学及管理方式,以“一年级入学适应性学习课程纲要”为主线,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十年,是河北学前教育改革创新的十年,是河北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的十年,是河北人民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的十年。下一步,河北学前教育将进一步健全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优化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健全经费投入与成本分担等保障机制,全面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让每一名幼儿都健康快乐成长。(河北日报记者崔丛丛 通讯员程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