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青年夜校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白洋淀上丨从“无海”到“有港”,雄安打开新窗口

近日,雄安新区陆路口岸监管作业场所顺利通过石家庄海关验收,标志着雄安新区拥有了口岸功能。随着综合保税区卡口道闸升起,集装箱卡车快速通关,驶向天津港。货物数小时后即可装船出海。

“无海”何以成“港”?答案就在“1+3+N”的口岸功能体系中。以口岸功能为依托,雄安正在构建1个口岸平台、3个港口通道、N个智慧场景的“1+3+N”口岸功能体系,打造富有特色的“雄安国际港”,彰显未来之城面向世界、拥抱未来的胸襟与气魄。

作为一座内陆城市,雄安不沿边、不靠海,却以改革之策、创新之举突破地理限制,实现口岸功能从无到有的跨越。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打通,更是制度型开放的生动实践。通过优化监管流程、提升通关效率、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雄安国际港”正逐步成为内陆地区货物出海的新枢纽,为雄安参与全球经贸合作筑牢通道基础、积蓄开放动能。

打造“雄安国际港”,雄安正在用科技创新重塑口岸功能的内涵。不同于传统口岸,“雄安国际港”充分融入数字智慧,结合“嵌入式监管+智能化卡口+AI辅助研判”,实现区港大通关模式创新,并通过卡口的智慧化改造实现货物无感进出;运用“北斗+5G”技术,探索自动施验封,将“船边直提、抵港直装”智能化,真正把港口“搬”到雄安。这种以智慧为底色的探索,不仅提升了贸易便利化水平,也为全国口岸现代化转型提供了经验。

打造“雄安国际港”,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的重要一步。通过构建与天津港、大兴机场等枢纽的高效链接,“雄安国际港”正在成为区域资源整合、功能互补的新平台。北京的技术、雄安的创新、天津的物流,在此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共同奏响高水平对外开放“协奏曲”。这是区域发展“一盘棋”思维的体现,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口岸是桥梁,联通内外;港口是窗口,映照未来。从白洋淀的粼粼波光,到渤海湾的滔滔浪潮,创新驱动让地理阻隔变通途。随着“雄安国际港”功能日益完善、能级不断提升,雄安这座肩负着历史使命的未来之城,必将在与世界更深层次的互动中,拓展发展新空间,塑造竞争新优势。(康晓博)

1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