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青年夜校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金融


聚焦AI时代金融创新 | 第九届“京津冀经济与金融创新发展论坛”汇聚智慧谋篇未来

10月25日,由河北经贸大学主办,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金融与企业创新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第九届“京津冀经济与金融创新发展论坛”在石家庄召开。本届论坛以“人工智能时代的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汇聚了来自京津冀及全国多所高校、科研机构的百余位专家学者、教师代表,共同为AI时代的金融创新路径建言献策。

论坛开幕式由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杨雪美主持。河北经贸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重润在致辞中表示,学校紧紧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新财经综合改革,形成了“一院一厅局、一团队一县域”的社会服务模式,人才培养水平和学科实力得到显著提升。

在主旨报告环节,四位知名专家分享了精彩观点。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尹志超在“收入风险与中国家庭消费”报告中指出,关注、防范与应对各类经济风险冲击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他通过构建生命周期模型,从社保、金融和就业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天津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马亚明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引致的新型风险与协同治理”。他指出,人工智能在重塑金融业的同时,也带来了技术伦理风险、金融体系风险等新型风险,并提出了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方案。

辽宁大学亚澳商学院院长赵德起阐释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治理逻辑”。他强调,治理现代化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需要构建“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治理体系。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原副所长姜长云以“‘十五五’京津冀金融与经济创新发展需要理念先行”为题,强调必须注重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双向奔赴”,在产业发展方面要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在金融服务方面要聚焦实体经济中的真问题、急难愁盼,创新金融工具与服务模式,构建“创新友好型金融”体系。

论坛设置了八个平行论坛,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南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的6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金融科技、数字金融、绿色金融、数字经济等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与会学者就相关议题展开了充分讨论,形成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

论坛闭幕环节公布了获奖论文名单,并举行了颁奖仪式。河北经贸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重润,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杨雪美,河北经贸大学编辑部主任武占江分别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获得者颁奖,激励更多学者投身于京津冀经济与金融创新发展的研究之中。

特等奖获得者


一等奖获得者

二等奖获得者

“京津冀经济与金融创新发展论坛”自2016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九届,成为推动政产学研融合的重要学术平台。本届论坛立足于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为提升区域经济金融理论创新与实践水平注入新动力,为加快对接京津优质资源、服务现代化教育强省与金融强省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范庆祝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