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客户端讯(记者陈华 见习记者冯依凡)9月18日,河北师范大学联合联合沈阳大学、河北美术学院、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城乡建设学校、石家庄市第一中学、石家庄神兴小学教育集团以及雄安新区安新县第二小学等7所学校,组织学生共赴邢台市信都区浆水镇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总校旧址,共上一堂“铭记历史 追寻抗大精神 开创未来 赓续红色血脉”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实践大课。
9月18日,在邢台市信都区浆水镇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陈列馆内,讲解员正在给前来参观的学生们讲解。河北日报见习记者冯依凡摄
本次活动通过跨学段协同、沉浸式体验的方式,积极探索红色文化与场馆资源融入大思政课的创新路径,引导广大青少年深刻理解抗战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和深远时代价值,进一步强化爱国情感与使命担当。
师生们在抗大陈列馆开展了为期一天的实践学习。来自不同学段的教师依托丰富的历史素材和真实场景,围绕抗战精神这一主题,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现场开展“场馆里的思政课”。
河北师范大学程飞老师以抗大校歌为主线,别开生面上了一堂“音乐中的思政课”。师生在抗大碑林前驻足学习、凝神体悟,在抗大学员的题词碑刻中感受革命先辈的伟大贡献,在“认字在背包上、写字在大地上、课堂在大路上、课桌在膝盖上”的实景中体悟抗大精神。
全国最美退役军人、辽宁省原沈阳军区后勤史馆馆长徐文涛受邀在前南峪村抗大旧址群现场进行“勿忘九一八 砥砺抗大魂”主题教学,激励学生传承精神、勇担使命。大中小学生混合编队开展党史知识竞赛、革命故事情景剧创演,把所学所悟讲出来、传播开来。
“这是我上过的最有意思的思政课,革命先烈的故事激励我更加努力学习。”雄安新区安新县第二小学五年级三班学生张鎏燚表示。
9月18日,在邢台市信都区浆水镇前南峪村抗大旧址群,徐文涛在给学生们讲述东北抗联的故事。河北日报见习记者冯依凡摄
“这是我校首次组织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校外思政实践课,本次活动通过多师协同授课、混合编队开展党史知识竞赛等创新形式,确保各学段学生都能获得符合其认知特点的实践体验和教育成效。”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胡海霞介绍。
作为全国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河北)牵头单位,河北师范大学依托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平台,发挥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优势,积极推进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深化馆校协同育人机制,加强不同学段教育资源的共享与融汇互通,着力构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具有河北特色的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