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青县蔬菜,有句话耳熟能详——“清晨青县棚中菜,中午京津盘中餐”。
9月13日,青县大司马现代农业园区的工作人员正在采摘蔬菜。(河北日报资料片) 河北日报记者 袁铮摄
作为京津市场的“菜篮子”,青县已经与北京新发地、天津王顶堤等20余家大型蔬菜批发市场的近100家客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去年,青县蔬菜产量158万吨,其中的120万吨销往了京津地区。
青县蔬菜热销京津,除了毗邻京津的地缘优势外,有什么绝招?
9月12日,记者走进位于青县曹寺镇的航天未来现代农业园区。
曹寺镇有着“华北黄瓜第一乡”的美誉。航天未来现代农业园区,因为曾试种过“太空种子”而得名。大棚里,黄瓜苗已有30多厘米高,长势喜人。园区负责人张树森告诉记者,在上一个收获季,园区一天最高时能销出31吨黄瓜。“很多采购商都是京津的老客户,不用我们去送,他们自己会安排车辆,直接开到我们的大棚边。”
销路不愁,是因为有上佳的品质。“早在2013年,我们就按照净菜标准向京津销售蔬菜了。”张树森说,这些年,他们不断优化更新黄瓜品种,种植过程中始终坚持绿色标准,就是为了能让客户吃出“小时候的味道”。
种菜,青县人的意识很超前。
1992年,在很多人都不知道“无公害”的准确含义时,青县就提出要种“无公害蔬菜”。青县农业农村局一级主任科员赵汝迪回忆,当时县政府号召农民使用有机肥,杜绝农药污染,清除垃圾和药袋,不用污染水浇地。但由于蔬菜市场没有细分,优质不能优价,农民并不买账。
让农民得利,是推行无公害生产的保证。1998年,青县制定了我省第一个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实现了质量和收益的双赢。“按照标准生产,不但产量能提高,还能降低成本。”赵汝迪介绍,原来蔬菜一个生长期需要浇十七八次水,按标准种植可少浇4次水,一亩地节约成本400多元。
收益这道坎一跨,农民种植热情高涨。2000年,青县蔬菜种植面积突破20万亩,产量超6亿公斤,一跃成为环京津菜篮子基地的“领头雁”。
9月13日,青县大司马现代农业园区工作人员正在布置蔬菜宴。河北日报记者袁铮摄
好品质,是最好的招牌。就拿羊角脆甜瓜为例,赵汝迪说,每年5月,在天津的农贸市场上,如果哪天突然能闻到那股熟悉的清香味儿了,大家就知道青县的羊角脆上市了。“青县的羊角脆,香甜酥脆。别的地方种的这种瓜,大多没有脆的口感。”
2018年,青县羊角脆甜瓜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认定为河北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22年,青县羊角脆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去年年底,青县羊角脆的种植面积已达4万亩,年产量36万吨,产值12.9亿元。目前,青县是全国最大的羊角脆生产基地。
青县蔬菜,不仅有好品质,还有特色。说到特色,青县清州镇的司马庄村不能不提。
9月13日,记者走进该村的大司马现代农业园区。随意摘几根黄瓜,记者发现,它们的外形不同,口感也不一样。园区总经理李志彬说:“我们常年种着1000多种特色蔬菜,仅种过的黄瓜就有上百种。”
“独树一帜”是这里种菜的标准。牡丹甘蓝、孢子甘蓝、拇指黄瓜、绿宝石樱桃番茄、紫霞仙子萝卜、佛头花椰菜、黄金飞碟……光是这些菜名,就很“另类”。
刘继成是大司马现代农业园区的董事长。当初带领村民创建蔬菜基地时,他到外地一些蔬菜种植基地考察,看到有点特别的蔬菜,就会把种子买下来。
1998年,在北京小汤山特菜基地,刘继成买了一小袋彩椒种子,20粒,每粒2.95元。他算了一下,这种子按斤算,得上万元一斤。刘继成说,黄瓜白菜西红柿,谁都会种,他要种就种别人没有的。
几十种特色蔬菜,就这样在司马庄村扎下了根。
没想到,创业的前几年,市场不认可。刘继成就把特色蔬菜送到沧州市的一些宾馆,请消费者免费试尝。市场的大门就这样打开了。
从2003年开始,司马庄村的特菜迎来快速发展期。如今,园区核心区占地面积达到1280亩,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蔬菜品种。
司马庄村已经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设立了教授工作站。师生们在这里教学、实验、实习,村里则得到了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持。
9月13日,青县大司马现代农业园区总经理李志彬(左二)正在向采摘人员讲解黄瓜的采摘技巧。 河北日报记者袁铮摄
园区里,有一处占地2400平方米的菜博园。在这里,采用三角立柱栽培的圆叶薄荷“住”上了“高楼”,“楼下”的紫背天葵菜长势正旺;叶菜和花组合成植物迷宫,这面墙上是金边吊兰和苋菜,那面墙上又变成了翠菊和油麦菜……
“我们会选取9到10种当季蔬菜,打包成礼盒,销往京津冀市场。这样的礼盒,一年可卖出50多万盒。”李志彬说。
品质好,自然卖得好。今年以来,青县依托3家“河北净菜”生产示范基地,大力拓展京津市场,巩固与20多家大型批发市场以及11家连锁超市的合作,与京东商城、北京村长家社区团购等达成产销协作。今年前三季度,青县果蔬京津销量达到110万吨,同比增长8.9%,占全县总产量的79.2%。
目前,该县蔬菜种子企业有30多家,数量占全省的13.7%,累计研发、引进新品种235个。种业创新试验示范基地的建设,为当地蔬菜产业的创新发展增添了动力,也积攒了后劲。(河北日报记者李巍 袁铮)
记者手记
“特色”就是竞争力
种植过的蔬菜品种有多少?辣椒118种、西红柿135种、茄子230种……当大司马现代农业园区总经理李志彬道出这组数据时,你是不是也觉得难以置信?
这些数字背后,是青县蔬菜产业持续推陈出新、彰显特色的发展理念。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者的需求日趋多元化和个性化,传统的同质化产品难以让人眼前一亮。这时,“特色”也就成了核心竞争力。
青县蔬菜的特色从何而来?一方面是保持外观、口感的“新鲜感”,另一方面是品相良好、营养丰富的高品质。
为了“特色”二字,青县蔬菜产业摸着石头过河,经历了从露地普通菜到棚室错季菜、从农户单打独斗到流转土地规模种植、从传统棚室到高标准智慧化温室等几次跨越,实现了产业整体提档升级。
在青县部分合作社,特色新品种的第一茬总会端上客户的餐桌,得到认可才会量产,这更有利于赢得市场青睐。李志彬说,青县菜农的观念从不保守。的确,敢打敢拼、开放包容贯穿着当地蔬菜产业发展全过程,让他们种出了不一般的菜。
他们积极走出去对接,在全国范围内引进科研团队,从育种到种植,提供便利条件,只为成果落地。当地最多一年接待过300多位蔬菜专家。在青县菜农看来,好品种、好技术跟着来了,一切都值了。
今年以来,在蔬菜种植领域,全县推广新技术4项,引进新品种试验示范350个。科研资源汇聚,带来从育种到种植的良性循环,这也是青县在新的发展时期追求特色的底气所在。(李巍 袁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