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法治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系列报道丨解读石药的创新密码

建起八大药物创新平台,在研创新药项目一百三十余个

解读石药的创新密码

整理/记者 马彦铭 制图/孙涛

对生物医药企业而言,只有按下创新的“快进键”,才能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变革。

研发投入是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近些年,石药集团研发投入逐年大幅增长:2021年研发费用首次超过30亿元,2022年研发费用达到39.87亿元,2023年研发费用高达48.3亿元,占营收比例持续稳定上升。

持续大手笔的研发投入,支撑石药集团建起纳米制剂、mRNA疫苗、单抗、双抗、小分子、长效微球制剂等八大药物创新平台,在研创新药项目130余个。在国际知名咨询机构今年评选出的最新一期全球制药公司管线规模25强榜单中,石药集团连续第二年上榜。

近日,记者走进石药集团,探寻这家大型综合性制药企业的创新密码。

7月2日,石药集团研发与创新委员会石家庄研究院制剂研究一所所长李彦辉(左)和同事一起分析纳米脂质体粒度检测试验结果。记者冯阳摄

打开新窗口

应用mRNA技术开展生物医药创新研发

6月25日,石药集团发布公告,其首款基于mRNA-LNP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注射液已获批在国内开展临床试验。该产品为全球首款获批临床试验基于mRNA-LNP的细胞治疗产品,是石药集团在细胞治疗领域布局的首个重要成果。

7月11日,石药集团宣布其呼吸道合胞病毒(RSV)mRNA疫苗已获批在国内开展临床试验。该产品的研发进展在国内属于第一梯队,目前国内尚无针对RSV感染的疫苗上市。

很多业内人士认为,mRNA技术将给生物医药带来革命性变革,未来的应用场景不可限量。去年以来,应用mRNA技术开展生物医药创新研发,石药集团新动作不断。

“研发mRNA疫苗,为我们的创新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石药集团首席科学家李春雷说。

2023年3月,石药集团自主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SYS6006)率先在国内获得紧急授权使用。与普通疫苗相比,mRNA疫苗可以产生强大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以及长时间的免疫记忆,且仅需病毒基因序列,无需获得活病毒,就可以快速设计、研发及生产。

当时,国内布局mRNA疫苗的创新药企不在少数,为何石药集团能够率先获得突破?

李春雷说,这得益于石药集团深厚的技术积累。

开发mRNA疫苗,其关键技术是用脂质纳米颗粒(LNP)将mRNA封装并且安全有效地送进机体细胞。早在2004年,石药集团就已进军包括脂质体在内的纳米制剂技术领域。经过多年研发,石药集团在脂质体制剂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并在我国首次实现把脂质体制剂技术授权给欧美药企。

为开发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石药集团调动一切资源,在国家和省市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实现新型核酸脂质纳米颗粒载药技术平台的建立,构建了从研发到商业化的系列生产线。

石药集团还投入巨资针对产业链薄弱环节进行技术攻关,并与设备制造商等共同进行配套设备联合创新,突破了一系列“卡脖子”技术,推动了我国mRNA疫苗产业链的协同跨越。

开发一个新药,开启一扇新窗。通过开发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在mRNA药物从研发到生产的全产业链环节,石药集团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为后续创新药物研发打下了坚实基础。

李春雷介绍,mRNA药物非常适用于防控快速突变的病毒。目前,石药集团已有带状疱疹病毒(VZ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及肿瘤等预防性和治疗性mRNA疫苗在研。在细胞治疗领域,通过mRNA递送技术变革细胞疗法,可省去从患者体内分离细胞、在体外进行工程化改造的繁琐过程,将为更广泛的患者群体提供治疗希望。

业内专家表示,mRNA产品在灵活性、成本和开发速度方面具有优势,这个新兴领域的未来一片光明。

全链条协同

夯实每个环节的竞争力

8月2日,石药集团中央药物研究院研发人员在进行试验准备。记者赵杰摄

随着技术的进步,衡量一个药企的创新实力,不再局限于产品,而是多方位的综合创新能力。其中,研发人员是一个参考指标。

石药集团已建成一支逾2000人的国际化研发团队,通过分别位于石家庄、上海、北京及美国新泽西、加利福尼亚等地的国际一体化研发中心,聚焦抗肿瘤、精神神经、心血管、免疫与呼吸、消化代谢和抗感染等重点治疗领域开展创新研发。

此外,国际化的研发视野和布局在当前环境下愈发关键。当前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全球第二,随着人才、资本、技术的流动,在链条的创新环节开始显现中国实力。其中石药集团的马来酸左氨氯地平是中国首个获得美国FDA完全批准的治疗高血压的药品。纳鲁索拜单抗注射液为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IgG4亚型全人源抗RANKL单克隆抗体。

目前,石药集团创新药实行中美、中欧双报。有14个简略新药进入美国、欧洲等规范市场,每年出口10亿美元,在中国医药制造企业中排名第一。7个产品专利授权国外企业,合同金额约40亿美元。另外,石药集团还有18个产品开展海外临床试验,其中用于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ALMB-0166是全球同类首创。

一款新药的研发流程一般包括立项研究、临床前研究、IND(新药临床试验申请)、临床试验、NDA(新药上市申请)、上市等。业界曾一直流传“双十”的说法,即新药研发需要耗时十年,耗资十亿美元。事实上,当前新药研发的时间和资金成本都已更高。漫长的过程、昂贵的成本、极低的成功率,让很多企业对创新望而却步。石药集团的做法是夯实每个环节的竞争力,从最早的药物分子发现,到临床,再到产业化,做全链条的创新协同。

以脂质体药物研发为例,石药集团先后自建了30多条生产线,以满足小试、中试和放大生产需求,为孵化新产品提前布局。部分设备要闲置几年时间,没有任何效益,但为了创新需要仍不惜投入。

创新正当时,收获已在路上。预计未来5年,石药集团将有近50款创新药申报上市。

强化使命感

研发生产更多“中国药”

8月5日,石药集团欧意药业114生产车间员工在自动装箱线上工作。记者赵杰摄

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李春雷认为,对医药企业而言,更应有家国情怀,要强化使命感,通过创新夯实产业基础,以更新更好的产品奉献社会。

石药集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成立于1938年的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卫生材料厂。回顾发展历程,石药集团成长壮大的每一步,都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不同时期,通过产出质量优良、能够满足人民健康需求的药品,企业得以实现良性发展。

随着生命健康需求快速增长和生物技术加速演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已步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创新方向必须跟随国家政策的导向,结合临床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突破。”李春雷说。

心怀“国之大者”,石药集团一直坚持研发方向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针对薄弱环节强链补链,不断提升竞争力。“比如mRNA技术,就是企业紧跟国家需求加速布局的,已经实现了全产业链原辅料、关键设备的国产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李春雷说。

在临床需求层面,石药集团坚持着眼于满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中国的疾病谱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些重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石药集团加大了在慢性病长效药与抗肿瘤药物方面的布局,向基因治疗和细胞治疗等新兴领域发起冲击。同时,还积极参加国家集采,让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中国好药”。

石药集团的研发团队认为,创新的关键是加快突破核心技术,要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科技,拿出更多“硬核”产品,依靠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坚实科技保障,作出应有贡献。

“‘做好药,为中国,善报天下人’是我们始终秉持的理念。我们将把创新作为责任,继续致力于新药探索,努力研发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中国药’。”李春雷表示。(河北日报记者 马彦铭)

■记者手记

鼓励更多原创药物的研发

近年来,在创新研发上的高投入和战略布局,让石药集团底气十足,并令业界瞩目。

今年6月,石药首款基于mRNA-LNP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注射液(SYS6020)获准在国内开展临床试验。在mRNA药物领域,石药正加速布局。

同样是在今年6月,石药自主研发的一类生物新药PD-1抑制剂恩朗苏拜单抗注射液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该药物通过分子构型的创新性改造,具备持久、安全、增效三重优势,为未来宫颈癌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有意义的思路和方向。

创新研发就像“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想着地里的”,也就是生产某个产品的同时,还要研发第二代、谋划第三代,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石药创新药管线布局多元,且在每个研发阶段都投入重大资源。2023年,石药的研发费用达48.3亿元,进入了全球企业研发投入500强。“有投入,不一定有收获,但没有投入,一定没有收获。”研发人员表示,研发工作得到大力支持,让他们创新的动力更强、热情更高。

基础研究是生物医药发展的源头活水,新机制的发现、新靶点的筛选,都要依赖生命科学的原创性突破。目前,全球生命科学正呈现全面突破、多点开花的新趋势,基因编辑、生物合成、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这种情况下,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必须增强紧迫感,多渠道增加研发投入,激发科学家的创新活力,鼓励更多原创药物的研发。

从以生产维生素和抗生素等原料药为主的传统药企,到不断有创新药申报上市且研发管线产品储备丰富的创新型药企,石药的转型之路证明,唯有依靠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河北是生物医药产业大省,全省生物医药规上企业达480家。近年来,国家及我省出台了鼓励创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省内创新型药企不妨根据自身实际,借鉴石药经验,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所、临床医院合作,推动临床研究科技成果转化,让更多创新想法变成幼苗、幼苗变成产品。

当前,我省各级各相关部门正不断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在研发、准入、生产、使用、支付各环节加强全链条支持,切实营造有利于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相信在全省各级各部门及相关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河北生物医药一定能实现产业大升级、发展大突破。(马彦铭)

【相关新闻】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系列报道 | 以奔跑的姿态抓创新,做大做强“中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