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融媒思政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文体


布谷丨涉县稻田画

以大地为纸,以彩稻为墨,融现代农业科技与艺术创作为一体的稻田画,是新时代农旅文化的一大亮点,爱之者众。

太行山深处的褶皱里,有片曲折蜿蜒的平坦地。涉县稻田画,就藏在这独特的地理褶皱中。这里是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是清漳河水在山谷间冲积出的一片难得的沃土。山是天然的屏障,水是流动的血脉,让这片北方的土地,竟有了江南水乡般的温润,也为稻田画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稻田画或许并不罕见,但我家乡涉县的稻田画却有着与众不同的韵味。远处层层叠叠的山峦像巨幅画框,让稻田和彩色村庄置身其中。画框是灵动的,画面是变幻的,风穿过谷口,稻浪涌动的声音掠过耳畔,蝉鸣与溪流声交织成背景音,使得稻田画随着季节更替“活”了起来。

涉县稻田画,有着独一无二的观景条件。高耸直立、峭壁如削的韩王山观景台,就在稻田东侧。登上观景台俯瞰,巨幅稻田画一览无余。观者不必挤在人潮里踮脚张望,也不必借助无人机拍摄,无论站在哪一处,都能将整幅稻田画尽收眼底。连田埂上觅食的白鹭,都成了画里灵动的点缀。

当地的老农说,这片土地种稻的历史,能追溯到战国时期。清漳河水自古滋养着两岸人民,古人依水筑渠,将旱地改成水田,让太行深处有了“小江南”的模样。或许正是这份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让涉县人对稻田有着别样的情怀,进而化作了用稻禾作笔、大地为纸的浪漫。

今年的稻田画主题是“哪吒带你游涉县”。占地1800亩的稻田画,再现了电影中哪吒的经典形象,以及娲皇宫、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太行五指山、赤水湾古镇等涉县文旅地标。这些不是简单的图案,而是用不同品种的水稻“种”出来的艺术。

远远望去,稻田画线条流畅得像用毛笔勾勒过,活灵活现。凑近了看才发现,这画卷的色彩远比想象中丰富。除了常见的深绿、浅绿,还有紫稻形成的近乎黑色的浓墨重彩;带着白尖的粳稻,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像撒了把碎银;最惊艳的是紫色的糯稻,风吹过便泛起紫色的浪,为哪吒的混天绫平添了几分灵动。这些不同颜色的稻种,是农艺师们反复试验的成果。既要抗得住山里的温差,又要长得整齐,才能让图案在不同季节都保持清晰。

风又起,稻浪翻滚。看着看着,仿佛看到脚踩风火轮的哪吒正腾云而起,混天绫化作飘逸的弧线,一头扎进旁边的山水图案里。那里有娲皇宫的剪影,有太行梯田的曲线,连清漳河都被“画”成了蜿蜒的银带。仿佛哪吒真要带着观者,顺着河水游览整个涉县。

看着眼前这片如诗如画的土地,我忽然明白,这片稻田画不单是供人观赏的景致,更是家乡人写给土地的“情书”——用古老的稻田作序,以现代的创意为笔,让太行山记得,这里不仅有坚硬的岩石,还有柔软的稻浪;让远道而来的人知道,农耕的浪漫,从来都不止于“春种秋收”。

目前这片稻田画,已进入最佳观赏期。山与水、稻与画,在不同时段的光和影里展现出不一样的风采。离开时,夕阳为稻田镀上了金边,哪吒的剪影在暮色里渐渐模糊,只剩下深浅不一的绿,融在太行的余晖里。而那些关于水、关于稻、关于人的故事,却像清漳河的水,在我心里缓缓流淌。(吕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