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邯郸市永年区广府古城光影秀流光溢彩,光影秀包含着许多太极文化元素。河北日报记者史晟全摄
融入时代
走进现代生活
起手推掌有板有眼,转身挪步张弛有度。
3月26日15时45分,阳光明媚。24式太极拳的悠扬乐声准时响起,邯郸市永年区第三实验学校的操场化作一方太极天地。学生们列阵如棋,一招一式透着稚气未脱的灵动,又展示着太极拳独有的沉稳。
太极拳作为中华传统武术的瑰宝,讲究刚柔并济、内外兼修,既能强身健体,又能修身养性。但因其动作舒缓沉稳、节奏平和,很多时候被贴上“老人拳”的标签。这种刻板印象给太极拳的传承带来了诸多挑战,不仅阻碍了年轻群体的参与热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创新发展。
但在永年,太极拳的传承正展现出蓬勃的“年轻态”。
“目前全区200余所学校已将太极拳纳入体育课程体系。”邯郸市永年区教育体育局体育股负责人杨建刚介绍,当地不仅在课间操时间组织学生习练太极拳,还将其纳入体育课教学内容。今年的“亚洲太极拳日”活动,仅永年区便派出了10200名学生参加,向世界展示了太极新生代的风采。
2023年4月,在邯郸市邯山区首届全民健身大会太极拳比赛暨邯山区2023年中小学太极拳比赛中,参赛学生在展示太极拳。郝群英摄
在大力推进太极拳进校园的同时,太极拳传统套路的创新转化也在进行。
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杨振河编创的“杨振河38式太极拳”保留了太极精髓,也更符合年轻一代的运动特点,现已成为邯郸市“太极进校园”的必修课。
最近,永年还在筹备创排一套太极操。这套由杨氏、武氏太极传人联袂编排的新式太极操,节奏明快、简单易学。研发成熟后将配合“太极进校园”,向低年龄段学生推广,让传统文化在娃娃的拳脚间生长。
白发垂髫共太极。年轻人的加入让太极拳的传承更加闪亮。
3月29日,河北省第二届全民健身大赛太极拳比赛成绩公布,邯郸学院太极文化学院的9名同学,以精湛的“八法五步”集体表演摘得桂冠。接下来,他们有望代表河北出征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
2010年10月成立的邯郸学院太极文化学院,是全国高校中首家培养太极文化本科人才的专业学院。
“学院的成立,实现了太极拳由家传秘传、社会民间传承到高校专业化、科学化传承的飞跃。”邯郸学院太极文化学院院长卢建辉介绍,学院研究方向包括太极拳教育训练学、太极拳人文社会学、太极拳运动人体科学等。
自成立以来,学院累计为国家培养了830余名体育和太极拳的高级专业人才。近几年,他们在全国大学生武术锦标赛中获得冠军48项、各类国际太极拳大会比赛金牌143枚。
邯郸市体育局三级调研员宋永忠介绍,接下来,邯郸市将积极承办各类高端学术会议,深化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形成一批凸显太极文化特质和符号的学术成果,进一步增强邯郸太极文化的学术话语权与影响力,全力打造具有全球视野的太极学术高地。
太极拳的表达探索,还在文旅融合中找到了新方式。
4月5日晚,广府古城华灯璀璨,夜色如画,护城河上游船轻荡。在悠扬乐声中,波光粼粼的水面化作流光溢彩的梦幻舞台,太极拳的刚柔招式以光影之姿跃动于水面之上。游客们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虚实交织的太极幻境。
这一惊艳亮相的沉浸式夜游项目,如今已成古城最动人的夜景名片。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中青旅联科(北京)数字营销有限公司广府古城项目副总经理张超介绍,依托杨露禅故居、武禹襄故居等文化地标,他们将推出面向年轻群体、融合“吃学游”的疗愈旅居产品,包括独创的太极养生宴以及体系化的太极拳体验课程等,着力打造“太极+”文旅新业态。
4月11日,人们在邯郸市永年区广府古城文创店选购太极用品。胡高雷摄
目前,他们正联合当地太极拳师研发短、中、长期分级教学体系,首期项目将于今年国庆假期正式亮相。
从校园操场到武术赛场,从专业课堂到文旅景区,当太极文化化作少年拳脚间的操练、游客旅途中的体验,太极拳在守正与创新的碰撞中,正以更轻盈的姿态走进现代生活,于时代沃土中扎下更深的根系。
走向世界
擦亮中国名片
2024年8月,波兰太极拳爱好者在邯郸市永年区广府古城练习太极拳。胡高雷摄
“已经订好了机票,5月出发。”4月9日,71岁的杨振河着手整理出国行李,准备今年的国际教学之旅。
上半年赴海外授拳,下半年带国外弟子回国交流——30多年来,杨振河一直保持着独特的“候鸟式”行程。他的足迹遍及德国、法国、瑞士、荷兰、日本、新加坡等国,20余万外国学生因他而了解太极拳。
杨振河的国际化之旅始于1991年。
当年,永年举办了第一届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这场盛会不仅让太极拳在国内声名鹊起,也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一位名叫巴各迪的德国青年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看到了这则消息。报道还没巴掌大,但这位喜爱武术的小伙子,却被文中提到的太极拳深深吸引。他按图索骥来到中国,从少林寺辗转3个月最终在永年找到了担任联谊会总教练的杨振河。
亲身感受太极拳,巴各迪震撼不已,原定一个月的学习计划延长到三个月。回国后,巴各迪在当地开设拳馆,并力邀杨振河赴德教学。
在永年,像杨振河这样的国际传播者已有千余名,民间拳师在海外建起传播纽带。
通过政府搭台,太极拳这一东方瑰宝正跨越文化藩篱,向世界绽放异彩。
如今,中国·邯郸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前身为“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已连续举办十五届,累计吸引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拳友共襄盛举。它还成为全国同类赛事活动中创办最早、连续举办时间最长、品牌影响力巨大的一项国际武术赛事。
跟随时代脚步,太极拳的传播体系变得愈发多层次、立体化。
邯郸学院太极文化学院已在俄罗斯、白俄罗斯、蒙古、马来西亚、智利等国家设立了7个国际教学机构,每年派遣师生进行教学与交流,开辟了太极文化国际化传播的新渠道。同时,举办太极拳冬令营和夏令营,吸引国际学生来华体验学习太极文化。
河北省王其和太极拳协会设立海外协会、举办国际研修班、参与高端赛事,让太极拳这一传统瑰宝在多个国家和地区“生根开花”。协会还出版了《太极文武论》《王其和太极拳探秘》《王其和太极拳图册》等多部中英文版专业书籍和教材,为海外学习者提供系统化的学习资源。
从民间拳师的言传身教,到学院派的规范教学,再到国际赛事的精彩展示,“硬平台”与“软传播”的有机融合,让太极拳文化如春风化雨,浸润更广阔的世界。
太极拳,起于武而臻于道。
它既是强身健体的传统武术,更是融汇阴阳哲思的文化使者。一招一式间,承载着天人合一的东方智慧;一起一落中,传递着和而不同的中国理念。如今的太极拳,早已超越单纯的技击范畴,成为世界读懂中国的一把文化钥匙,一座连接东西方的心灵桥梁。
在海外教授太极拳时,最困难的不是招式教学,而是如何让外国学生理解“阴阳”“虚实”这些词语。即便找到专业翻译,若不解太极真谛,也难以传达其中三昧。
渐渐地,杨振河摸索出了办法。他常将抽象的太极哲学化作生动的自然意象,用“白鹤亮翅”“风摆杨柳”等诗意语言诠释太极拳的力量与平衡。道法自然的比喻,不仅让学生掌握招式,更让他们触摸到“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的东方美学。现在,不少国外弟子已经挑起了“太极翻译官”的重任。
“许多外国学生最初被‘功夫’吸引,但最终让他们坚持下来的,还是中国文化。”杨振河说,近些年,他经常和女儿、儿子一起到国外授拳。令小女儿杨丽娟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德国博士尽管肢体协调性较差,却每节课都认真记录笔记,课后反复请教每一个动作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
“唯有读懂中国文化,方能打出太极精髓。”如今,杨振河的不少外国弟子已将太极拳打得形神兼备。杨振河明白,这些异国习武者领悟的早已超越招式表象,而是背后绵延千年的中华文化真谛。
根据最新发布的《世界太极拳发展报告(2023—2024)》,太极拳现已传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习练人数达4亿之众,成为世界上习练人数最多的运动方式之一。
走向世界的太极拳,是中国递出的文化名片。
它用不疾不徐的招式,展现中华民族刚柔并济的精神气质,向世界展现一个进取而不失温润的中国,一个崇尚和谐又充满自信的中国。(河北日报记者 周聪聪)
相关
练好太极文化的产业“功夫”
4月12日,邯郸市永年区杨武轩太极用品工厂内,工人们正加紧赶制太极服、太极鞋、太极剑等产品订单。
这家工厂由杨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韩庆霞一手创办。早在五年前,韩庆霞就敏锐察觉到太极产业的广阔前景,开始为各地太极拳爱好者定制个性化用品。如今,工厂已拥有30多台专业设备,带动50多人稳定就业。为拓宽销路,韩庆霞还积极拥抱互联网,通过直播向网友推介产品。
太极产品的热销,不仅展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活力,更折射出一条“文化赋能产业、产业反哺文化”的特色发展路径。
作为太极拳的重要发源地,河北发展太极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永年区,太极产业链正加速延伸——除了服装、器械等太极系列产品,当地还鼓励和支持太极拳师及文化企业开发具有地域风情的旅游纪念品和太极养生菜系等,拓展太极拳文化的应用领域和市场空间。此外,作为一项群众性健身运动,太极拳培训的音像、出版等衍生服务市场,也是一个潜力巨大的产业空间。
“接下来,围绕推动太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将着力促进太极文化与现代科技、康养产业、文旅经济的深度融合,为邯郸建设世界太极文化名城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实践引领。”邯郸市体育局三级调研员宋永忠介绍。
未来,邯郸市还将进一步深挖太极文化产业资源,包括整合太极拳资源,建立永年太极拳教学培训体系,打造太极拳教育培训产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太极康养休闲游、太极拳文化研学游、太极拳赛事活动游等。
当传统技艺遇上现代科技,当文化传承对接市场需求,这条兼具文化底蕴与经济价值的特色产业链,必将展示出更加持久的生命力。(文/河北日报记者 周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