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视觉

活动

经济

青年夜校



观点

深度

乡村云


旅游

地方频道



健康

金融


金融五篇大文章河北调研行活动—— 探访数字金融创新之路

10月29日—10月31日,由河北经贸大学、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联合开展的金融五篇大文章河北调研行活动之“数字金融”篇在保定和雄安新区顺利开展。由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师生、行业专家及媒体记者组成的调研团队走进保定和雄安新区,通过实地走访、现场观摩与专题研讨相结合的方式,探寻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食品有限公司将“数据”变成真金白银

10 月 29 日,调研团队首先来到王成兰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臧文颖带领大家实地参观了企业生产车间,并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和近年来新质生产力在设备更新、食品生产、质量管控等环节的应用情况。

参观结束后,保定农村商业银行公司金融部总经理鹿涛重点介绍了该企业获得保定首笔数据资产质押贷款的实践经验。王成兰食品有限公司成功将企业的数据资源通过保定市企服数据资产认证登记平台转化为质押物,成功获得保定农村商业银行提供的750万元贷款。这笔贷款之所以成为地方金融一次创新实践,关键在于它完成了从数据资产登记认证、价值评估、资产质押登记到银行授信审批及最终放款的全流程,探索并验证了数据作为资产进行融资的完整路径,实现了企业的数据从“资源”到“资产”再到“资本”的转化。臧文颖则表示:“当时公司发展势头良好,订单量大,却面临原材料购买资金紧缺的问题,保定农村商业银行站在企业角度为我们出谋划策,快速给出解决方案,这750万真真实实为我们解决了发展中的大问题。”

超级SIM卡打造雄安新区数字金融标杆

10月30日,调研团队来到雄安新区,在中国移动芯昇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厅里,大家看到了全球首颗 RISC-V 内核超级SIM芯片的研发与应用展示,直观感受到数字技术的突破对金融等领域的巨大赋能作用。据介绍,超级SIM卡是在传统SIM卡基础上,通过扩展存储空间、新增安全算法、支持应用动态加载、NFC刷卡等能力,演进而成的一种承载各类敏感数字资产的高安全载体,是全国首个既支持数字人民币SIM硬钱包“碰一碰”,也支持微信、支付宝、银联等“扫一扫”的创新型支付系统,还可为用户提供“无网无电”特殊场景的支付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了数字人民币的普惠性。作为全国首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当前雄安新区正在推动超级SIM卡与数字人民币的创新融合,打造更加智能、高效、安全的数字化支付环境。

中国工商银行雄安分行中国工商银行雄安科创支行相关负责人在介绍相关工作时表示,依托创新生态平台优势,该行在总省行的指导下,联合中国移动落地超级SIM卡硬钱包示范场景,积极对接政府促消费政策,通过数字人民币消费券等活动提升服务覆盖面。截至2025年上半年,已建成全国首个覆盖108家商户超级SIM应用示范商圈,累计推广超级SIM卡和个人钱包3500个,联合发放数字人民币超级SIM促销费红包约15万,累计7000人次领取超级SIM促销费红包。该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并亮相数字中国峰会、RISC-V产业大会等国家级平台,已成为中国工商银行雄安分行数字金融的标杆项目。

专题研讨会共话数字金融发展新图景

10月31日,数字金融调研行研讨会在中国人民银行雄安新区分行会议室召开。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中国人民银行雄安新区分行、中国人民银行保定市分行、中国工商银行雄安分行、中国农业银行雄安分行、交通银行雄安分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雄安分行、中国农业银行保定市分行、保定农村商业银行公司、雄安新区城市智能联合会以及相关企业派代表出席并发言。

与会人员围绕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数据资产在金融领域的创新应用、区域数字金融协同发展等议题展开交流讨论,分享实践经验与前沿思考,为推动数字金融在河北的实践与发展凝聚共识。

此次调研行通过多场景、多维度的实地走访与充分研讨,为各方搭建了交流平台,并将对高校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以及持续推动数字金融在河北的实践与创新发挥积极作用。(陶怡然、李佳龙)